不過,一般來說我上樹都會捉到一隻蟬。掃興的是必須在樹上就把蟬叼在嘴裏,因此,待下到地上後再吐出來時,大多已經死了。任憑我怎麽逗弄它,抓撓它,都絲毫沒有反應。而捉蟬的妙趣就在於悄悄地接近,當寒蟬拚命地將尾巴一伸一縮時,我忽地用前爪逮住它。這時,蟬君知了知了地哀叫,將薄而透明的羽翼瘋狂亂晃。其速度之快,姿態之優美,簡直無與倫比,實屬寒蟬世界的一大奇觀。每當我摁住“知了君”時,總要請它給我表演一番這優美的藝術。看得膩了,就抱歉地把它塞進嘴裏吃掉。有的蟬直到進我嘴裏之前,還在表演呢。
除了捉螳螂和蟬,還有就是滑鬆樹運動了。這無須多說,隻簡要介紹一下。一說滑鬆樹,也許有人以為是從鬆樹上滑下,其實這也是爬樹的一種方式。然而捉蟬是為了捉蟬而爬樹,滑鬆樹卻是為了爬樹而爬樹,這是二者的不同。原本鬆樹就恒久不變,自從北條時賴[4]在最明寺享受美餐以來,直到今日,鬆樹皮總是疙疙瘩瘩,粗糙不平的,因此,再沒有比鬆樹幹更不光滑的樹了。再沒有比鬆樹幹更好攀爬,更好下腳的了。換句話說,就是沒有比鬆樹幹更好下爪的了。我就是選擇這種好下爪的樹幹一鼓作氣爬上去。飛快地爬上去後,再飛快地爬下來。爬下來有兩種方法:一是倒著爬,即頭朝地麵爬下來;一是保持爬上去時的姿勢,尾巴朝下退下來。試問人類,是否知道哪一種下法更難些?以人們的膚淺見識,一定認為既然是往下爬,還是頭朝下爬下來更容易吧?這就錯了。你們隻知道源義經摔下鵯越古道[5]的故事,就以為連源義經都是頭朝下下山的,那麽,貓自然是頭朝下爬下樹了。不能這麽小瞧我們貓。你知道貓爪是怎麽長的嗎?都是朝後彎曲的。因此,爪子像消防鉤一樣,能夠鉤住東西往自己這邊拽,但往前推就使不上力了。假設我現在飛快地爬上了鬆樹,由於我是地上的動物,自然不可能在鬆樹之巔久留,什麽都不抓的話,必然會掉下來。但是,如果直接跳下來,速度太快,所以,必須采取什麽辦法使這自然下落減速幾分,這便是爬下來。跳下與爬下,似乎差異很大,其實,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有多麽大的差別。將跳下的速度減緩些就是爬下,將爬下的速度加快些就是跳下。跳下與爬下隻差之毫厘。我不喜歡從鬆樹上往下跳,因此,必須減緩跳下的速度以便爬下來。就是說,要用什麽辦法來增加跳下的阻力。如上所述,我的爪子都是朝後彎曲的。假如頭朝上抓樹幹的話,就能夠利用腳爪的所有力量抵住下落的勢頭,於是,跳下便成為了爬下,這是極其淺顯的道理。然而,反過來,試一試源義經那種頭朝下爬鬆樹的話,即便有爪子,也不起作用,我會剌溜溜地滑下來,根本沒有阻力能夠支撐自己的體重。這樣,雖然打算爬下來,卻變為跳下來。可見想學源義經翻下鵯越古道是相當困難的。在貓當中會這種本事的恐怕非我莫屬。因此,我才把這一運動叫作滑鬆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