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詩》出自浮邱伯,申公傳之,魯人所傳,故曰《魯詩》。《齊詩》傳自轅固生,齊人所傳,故曰《齊詩》。《韓詩》傳自韓嬰,據姓為稱,故曰《韓詩》。齊、韓二家,當漢景帝時,在《魯詩》之後。《毛詩》者,毛公所傳,故曰《毛詩》。相傳毛公之學出自子夏。三國時吳徐整謂,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授薛倉子,薛倉子授帛妙子,帛妙子授河間人大毛公。
毛公為《詩故訓傳》於家,授趙小人毛公,小毛公為河間獻王博士。而陸璣則謂,子夏傳曾申,申傳魏人李克,李克傳魯人孟仲子,孟仲子傳根牟子,根牟子傳趙人孫卿子,孫卿子傳魯人大毛公。由徐整之說,則子夏五傳而至大毛公。由陸璣之說,則子夏七傳而至大毛公。所以參差者,二家之言,互有詳略耳(大毛公名亨,小毛公名萇。今之《詩傳》乃大毛公所作,當稱毛亨《詩傳》,而世皆誤以為毛萇,不可不正也)。
《毛詩?絲衣序》引高子曰:“靈星之屍也。”《維天之命》傳引孟仲子曰:“大哉天命之無極,而美周之禮也。”《閟宮》傳引孟仲子曰:“是禖宮也。”高子、孟仲子,並見《孟子》七篇中。或疑高子即高行子,高行子為子夏弟子,不當與孟子同時。然趙岐注雲,高子年長,或“高叟”即高行子矣。趙注又雲,孟仲子,孟子之從昆弟,學於孟子者也。然則孟子長於《詩》、《書》,故高子、孟仲子之說皆為毛公所引。
《漢書藝文誌》謂“齊、魯、韓三家,鹹非《詩》之本義,與不得已,魯最為近之。”又雲:“毛公之學,自謂子夏所傳。”據此,知向、歆父子不信三家《詩》說。歆讓太常博士,欲以《毛詩》立學官,而《七略》不稱《毛詩》之優。今觀四家之異同,其優劣可得而言。太史公言《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其言與《詩大序》“《關雎》,風之始也”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