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形勝”
提到中東,多數人都會很自然地聯想到石油——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這裏擁有全球原油探明儲量的2/3,且開采成本普遍不高。但是這一地區的價值還不止於此,在人們尚不知石油為何物的古代,這裏其實照樣是繁華、富庶之地。
從地理位置上說,中亞、西亞及北非地區共同構成了連接亞、歐兩大文明體係最便捷的陸上通道。在曆史上,阿拉伯商人們不斷地將中國的絲綢、茶葉轉手銷售到歐洲去,由此賺取了大量的財富,順便也保留了大量古希臘的典籍,為後來歐洲的文藝複興提供了種子;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崛起以後,開始對過往的商旅征收高額的稅費,逼著歐洲人去海上另尋商路,結果弄出一個大航海時代……
到了今天,“新絲綢之路”的概念被提了出來,並且被我國具體化成了“一帶一路”戰略——簡單說,就是恢複曆史常態,讓亞洲和歐洲之間建立更緊密的經濟聯係,逐步融合成一個大經濟圈,而不再是讓美國這個孤懸於大洋之上的“外來戶”總是能左右逢源,東西通吃。
這個戰略的提出,意味著未來不管地底下有沒有石油,中東在未來國際格局中的權重都低不了。在海洋上美國海軍占據了絕對優勢,那麽歐亞之間的傳統陸上通道就將顯得異常重要。從這個角度說,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關於伊朗的新聞估計會變得越來越熱。
為什麽這麽說呢?不妨拿一張地形圖來看。伊朗的地緣優勢在於其占據了伊朗高原的大部分(阿富汗的大部分以及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國土也屬於伊朗高原)。伊朗高原麵積達270萬平方公裏,是阿拉伯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的產物,它像一個楔子,夾在阿拉伯半島、中亞和南亞次大陸之間,站在高原上環視四周——西邊以紮格洛斯山脈俯視富裕的兩河平原,北邊以裏海和科佩特達格山脈俯視中亞草原,南邊是阿拉伯海和波斯灣,東邊則連接興都庫什山脈延伸到喜馬拉雅山脈。站在這裏你對四周幾乎都是在俯視。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勢,從軍事的角度講必然是易守難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