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相思无限恨:石评梅作品集

第44章 西湖的风景

字体:16+-

西湖风景,我怀慕渴望已非一日。在学校我的朋友多是浙江人,往往月下花前,谈西湖名胜,辄令我神游梦寐,在那时“西湖”已深深地镌印在我的心里,种着很深的苗。所以当时我能把心神都化在那里,在细纹的湖水里,反映出我的影子,我才知道不是梦境的虚幻。但我在西湖逗留了五六天,所得的印影,都如电光一瞬,现在想起来,依然是梦境,所余的仅仅一点模糊回忆。我现在幽居在山城里,窗外雨声淅沥,恼人愁怀,欹斜花影,反映纸上。我披卷握管,预备把我的回忆和当时情形,写在纸上,但这是最令我胆怯的。我的心异常的懦弱,竟使我写不下去。这时候我接到君宇的一封信,他这信是和我谈风景的,中有一段和我现在濡毫难下的情形相同:

“本来人与宇宙,感着的不见得说得出,说出的不见得写得出。口头与笔端所表示的,绝不是兴趣的整个。就像我自己,跑遍了半个地球,国內东部各省都走过了。山水之美虽都历历犹在目中,但是要以口或笔来形容它们,我总是做不出。有时我也找得最好的诗句,恨笔不在手底不能写出来,然而就是当时笔在手边又何尝写得出呢?好的诗句,是念不出的,更是写不出的;好的风景是画不出的,更是描不出。越是诗人,越多兴感,越觉得描写技短,又何怪你觉得你游过的景物不可写出呢?然而我总愿世人应得把他的才能志愿,将宇宙一切图画了出来。你不笑这是个永不能达的妄想吗?”

这信内说得非常透彻,但我准不能为西湖而搁笔,只好尽我的能力做去。

六月五号的下午,我们去游西湖。一望湖水潋滟,一片空明,千峰紫翠;冠山为寺,架木做亭,楼台烟雨,绮丽清幽;昔日观画图恐西湖不如画,今乃知画何足尽西湖?我们坐着小艇慢慢划着;微风过处,金鳞涌洴,烈日反映,幻作异彩。只见碧波茫茫,云天苍苍,远山含翠,若烟若雾;一支小艇飘**着如登仙境。我们同学都衣裳蹁跹,意欲凌仙;惠和穿着极薄的绛纱,永叔服着一套绡裳,映在碧波中未尝不与西子增色!慧文向划船的要了桨,想自己撑,但不料反退了回去;我们都笑了起来!两岸绿树之影,映在湖中,碧嫩欲滴,我们一齐都唱起《杏花村》来,协着水中反应,声如玉磬。柳扬水面,映着阳光万点,如绢上的云霓宝钻,撒手一幅彩光万道图。美哉!西子。

我们到了苏堤东,有洲,洲旁有三塔影入洲中,就是“三潭印月”。船拢岸上陆,为“小瀛洲”;四周碧树阴蒙,如遮绿幕,回亭水上,横匾为“饮渌”,联为“一桥虚待山光补,片席平分潭影清”。过假山有亭,横匾为三亭字“亭亭亭”,联为“至此地空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残玉笛到三更?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此处如:

波上平临三塔影,

湖中倒映一轮秋。

四面山光湖水,相映皆碧;中有三塔,内分三潭,青山映潭,潭水映月,宇宙之美,即非中秋来此,俯仰之间都是良辰佳景。几排疏柳中,可以望见断桥残雪;几扇翠屏里,可以看着“雷峰夕照”。仰视青天白云,潭水映影,顿现我象;惜无明月对我,斟酒当歌!莲荷摇曳其上,游鱼游**于下,小艇一只,撑破荷叶,缓缓渡来,人耶?仙耶?东坡咏西湖有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诚然!不到其处,不知古人写景之妙。我来恰在六月(但非阴历),虽荷花未映日,而莲叶接天,一望皆碧。返故道上船,有月门额曰“竹径通幽”。我拉了金环进去一望,只见青竹撑天,曲折九回,从篱中能望见湖水,其明如镜。尚有明孝贤祠,卧薪说无奇,故牺牲不去看。上船又至白云庵,清高宗题为漪园。净慈寺里有运木古井,济颠当日曾在此运木,留在井中的。老和尚给我们把烛系在绳端放下去看,真是一块木头在里边。

“南屏晚钟”,南屏在净慈寺之后,正对着苏堤,寺钟一动,山谷皆应。据说是济公的显圣处,因为他曾在净慈寺做过书记。雷峰塔在净慈寺前,现已倾塌中空,我同孝颜,披蒙茸,拂苍苔,拾级登雷峰,乱石堆集,悬石欲坠。“俗传这里的砖做炉灶可集福,所以现在的砖都被人拿去。”这是慧文告我说的。我只觉四面风来,摇摇欲倒,吹我衣襟,翩然欲飞,阴沉之气扑人欲咽。俯望西湖,银光灿烂。塔为绛色,矗立于碧绿里,反映在湖水中,而其美丽更在夕照时。昔有姓雷的筑庵于此,后吴越王妃黄氏,就此处建塔,遂名雷峰塔。俗传青白两蛇,镇压塔下,此塔现已倾颓,苟白蛇有能,想早已腾空逸去?

“花港观鱼”,在“映波”和“锁澜”二桥的中间,池中有大金鱼,以饼做饵,鱼始现出。茅亭上遍植藤萝,景致幽雅,卧薪在这里请我们吃茶,清凉草香,令人心醉。竹篱外隐约能看见游人的衣衫飘动。上船后到红栎山庄,俗称高庄,两旁竹高丈余,风过处瑟瑟作声,有一种特别的韵调。我们在高庄的后门等船,只见一支白帆的小艇,慢慢地由断桥下撑来。我眼睛只望着这小船,忽然卧薪在后边叫我去看她买的香珠。从这里上船到水竹居,俗叫刘庄,在秀隐桥西,是香山刘学询所建。它的风景佳处,可以在联语中看出:

山色湖光,倒影浑成天上下;

花明柳暗,闻香不辨路西东。

泉石亦经纶,揽全湖多少楼台,试大开绮户,偏倚雕栏,对西子新装,如此文章真美丽;

琴尊容啸傲,游佳日联翩裙屐,有万树琪花,四围岚翠,话天台轶事,本来家世即神仙。

其亭台楼阁花草之美,为湖上庄墅的第一。有藏书处叫望山楼,登其上觉一湾碧水,万叠青山,看烟云变态,共风月清淡,并可以领略万壑中的涛声,六桥间的烟景。

“湖心亭”是明朝知府孙孟建的,初名“振鹭亭”,清圣祖题“静观万类”楼。如明月一轮镌入碧青,如微云一朵,点上河汉,翼然水面,恰在湖心。有“静观万类,天然图画”八字,为清圣祖御书,有联为:

春水绿浮珠一颗;

夕阳红湿地三弓。

游毕“湖心亭”,遂棹归桨;云山模糊,幕烟朦胧,像撒了满天的红霞,被罩着西子,愈增其艳,真是浓妆。忽有一种激昂的歌声入耳,陡觉心胸辛酸;半天西湖揽胜凭吊,感慨甚多!迨暮霭迷漫,蓦地一片的时候,我的心又沉在深深的悲哀之渊里。湖水深,恨无穷!幸万灯辉煌,已抵第一码头,拢船上岸,无精打采地回了我们住的旅社。这是第一天游的西湖,在此暂且收束吧。

六月六号上午参观女师,下午仍游西湖。仍由第一码头上船,过卧龙桥。两岸杨树丝丝,芦草瑟瑟,野花一阵阵的香味,送拂襟头。平湖似镜,时闻小鸟啁啾婉转;俨然置身碧玉池内,映影皆绿。舍舟上陆,有船夫给我们引路,一直向灵隐去。两旁松柏杉杨,茂然荫森,如张绿幕。苍苔草径中时有贞节牌坊,和某府某堂之墓道。由黄土小道,蜿蜒而上,则累累皆荒冢。幽深的环境里常有小鸟婉转唱歌,似安慰千古的孤魂,声极凄凉。慢步同芗蘅、惠和联袂相偕。青石铺道,绿阴林下,时有瀑布如挂练,激在小石间,发出极自然的韵调,其声淙淙,清凉芬香。日影映地,仅见花纹零乱。惠和谈她们家乡惠山的风景与我听。走了约有五六里,已到灵隐寺的山门。只见两旁古树参天,青碧一片,奇峰特峙,流水环周。旁有理公塔,上为理公岩。晋时西僧慧理至杭,登山见怪石森立,千态各出,曾云:“此中天竺国,灵鹫峰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后遂名飞来峰,亦呼灵鹫峰。山石不杂土壤,山势若浮若悬;小隙中时见生瘦藤古木,都是抱石合皮;云霞横生,孔穴贯达。山壁间满镌佛像,盈千累万不计其数,大小粗细,其工不一。洞在山腹,桥当洞口;度桥进洞里,只见岩崖空幻,石骨玲珑,乳泉滴沥,韵音清心,名“玉乳洞”,又叫“一线天”;香烟萦绕,供铜佛一尊,和尚以长杆,指岩顶裂缝,可见一线天色,故叫“一线天”。静同、永叔在洞外摄一影留念。我们又向前行,清溪边,山岩下,石形奇秀,卓立林间。此地风景殊佳,遂同金环、芗蘅在此摄一影,我斜蹲在山峰上,脚下有清泉一股,白石嶙嶙突然而起。山侧有放生池,池下为冷水亭,即八景中的“冷泉猿啸”。亭旁联语甚多,有左文襄公一联为: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

这亭高不倍寻,广不累大,振前搜胜,真为神仙境地。春天即花碧草香,可以导和纳粹,畅入怀抱;夏天即风冷泉亭可以祛烦消暑,兴我幽情;秋冬即山树做盖,岩石为屏,另有一种悲歌激昂的状况。我在亭栏上俯望清溪内怪石昂藏,流泉湍急,游鱼喷沫,碧藻澄鲜;望着飞来峰峭峻嵯岈,宛如一朵千叶莲花,望奇莫名——亭下为石门涧,涧旁有壑雷亭,东为“春淙亭”。

云林寺——即灵隐寺,在冷泉的北面,晋僧慧理建;现在系清初僧宏礼重建,为西湖名刹。入正殿见佛高数丈,跪着许多小和尚,两旁的大和尚都披着袈裟,坐着念经。这种生活,亦有趣味,但他们念经时心未必能专一吧!老和尚木鱼一敲,手中拿着的乐器也叮当地奏起来,念经的声音,也特别洪亮。寺左有罗汉堂,内里有五百个罗汉,也是男女老幼,千态万状,以笑容可掬,慈眉善眼的居多数。灵隐寺的对殿,有一副对联是:

胜境重新,门前峰列如屏,未必飞来不飞去;

优游若昔,亭畔水清可掬,漫论泉冷与泉温。

天竺韬光,天色已暮,容后游;遂乘洋车去岳坟,路经栖霞岭,桃溪。岳王庙在栖霞岭下,金碧辉煌,系重建未久;仰庄严之像,不觉凛然。联语甚多,兹择三联,为:

暇日矢忠心,千古仰军人矩镬;

栖霞新庙貌,万方拜中国英雄。

专制杀英雄,千载何人雪国耻?

横流遍宇宙,九州无地哭忠魂。

忠孝节义,萃于一门,间拔南宋伤心史;

祠杓尝燕,昭乎四祀,可绝西湖堕泪碑。

寺左有启忠祠,祀岳父母,旁有五侯及五夫人祠;精忠墓在寺内,其树木皆向南,秦桧、王氏铸铁像,背缚跪于墓前。门联为:

宋室忠臣留此冢;

岳家母教重如山。

有精忠柏,相传为岳坟柏树历久变石,真的碧血丹心,草水亦为之感动吗?出岳王庙,见湖内泊一帆船,中坐一人,绝类纫秋!询之诸友,亦谓极像。下船渡跨虹桥已望见苏小的墓!所谓“英雄侠骨儿女柔情”又点缀在湖山图画中。旁为鉴湖秋瑾墓,草径荒凉,侠气犹存。卧薪说:“这是女界的英雄,我们后生应该行全礼。”我们很恭敬地行了三鞠躬的礼!佳联很多,如:

浙东西冤狱成三,前岳后于,浩气英风侠女子;

湖南北高峰有两,残山剩水,惊魂血泪葬斯人。

共和五载竟前功,英名直抗罗兰,欧亚东西,烈女双烈;

风雨一亭还慧业,抔土重依武穆,湖山今古,秋社千秋。

慧文拜谒了秋瑾墓,要去玉泉看金鱼。我们说,天晚了明天再游,后来,我见她很热心地要去,我们遂把船划到清涟寺。御书为“清涟禅寺”。进门为大雄宝殿,殿后有方池二——即玉泉,清澈见底,有五色大鱼数百,映日金鳞耀目,美丽无比!再进内有珍珠泉,再进为鱼乐国,大鱼约有三尺许,以石击之,一翻身,水花四溅。上有洗心亭,凭栏投饵,此为最佳。遂棹归舟,时暮霭笼罩,高歌一曲,余音缭绕水面。晚风拂面,胸襟皆清,此种清凉福几生修到?

昨夜十时余我伏在电灯底下,给北京的朋友写信,写完我正要归寝,忽然淅淅沥沥地落起雨来,洒在芭蕉叶上,奏出很凄凉的音韵。这时景色渐黯淡起来,电灯也惨然无光。由窗外看出去只见黑漆漆一片,雨愈下愈大,我想到一切的旧事,都浮在我的心阈里,烦恼极了。最令我挂念的,就是雨要不止,明天怎样游西湖呢?果然恨事,今天早晨到下午雨犹未止,且愈下愈大,今日的西湖是不能去了,未免扫兴。并且我们有极短的规定,耽误一天,西湖就少游一天,这是多么可惜的事啊?一直到八号的下午,雨稍止,我才能再见到西湖。

别后的怅惘是多么幽怨啊!幸而又能三次与西湖把晤。只见细雨濛濛,湖水微绉,烟雾成霞,山岚抹黛。东坡有诗咏西湖初雨:“水光潋滟晴偏(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知西湖之晴雨皆为佳艳。我不禁欣喜,能看到雨后的西湖:望去如云如烟,似山非山;如月光射到梨花时,由楼上望梨花后之美人,其美在隐约间。船抵葛岭拢岸。葛岭在宝石山西,相传为葛洪炼丹处。上船后雨已止,唯径湿草滑;花草欣然,欲滴露珠;路旁有荒冢,覆满青碧,旁有白泉涌出,其声淙淙。过“兰若精舍”,再进杨柳夹道,槐青松香,满山苍翠。岩间有大瀑布冲下,声犹裂帛,洁如绡练。对面有奇峰峙立,俨如一石砌成,上有“喜雨亭”,一望满湖风景,翠峦如屏;苏堤杨柳,犹自随风飘舞,历历如涌眼底。有联为:“雨后山光分外青,喜看湖水浓于碧。”在此仰视则红旭一轮,俯窥则翠峦千叠,诚为宇宙内之奇观,愈登愈高至顽石亭,无奇可叙。“揽灿亭”有联为:“江痕斜界东西浙,山色都收内外湖。”能望见全湖,风景历历如画,钱塘如带,横系天边。再上有石碑,额曰,“渥丹养素”,中有古葛岭院,即葛洪住处。再进为玉泉殿,旁有抱朴庐——抱朴,葛洪之别号。再上为炼丹台,石洞中供葛仙像。登炼丹台,已能全望钱塘。在湖中的小舟,宛如凫鹅游泳;四围碧青,拥护仙寰。有联为:“岭上白云千万片,时闻鸾鹤下仙坛。”再上为“观光”,有联为:“晓日初升,**得山色湖光,试登绝顶;仙人何处,剩有石台丹井,来结闲缘。”此处有关内侯葛洪像。有碑曰初阳台,地处高朗,最宜远眺,每岁十月朔日,可观月日并升。朝吞旭日,夜纳归蟾,湖光浅碧,层峦矗立;登其上,俯视岩下,烟云由脚下生,风声瑟瑟,殊畏衣薄!开旷心胸,无负披荆棘,出岩砾之苦。葛岭左有“智果寺”,寺旁有杨云友女史墓;南有“云龛亭”,联有:“雾鬓云裳曾入梦,柳塘花屿对是亭。”下葛岭即命船至孤山,一屿耸立,四无依联,又名孤屿;环山迭翠,如列屏几案,一镜平湖,澄波千顷;踞全湖之胜,而能爽然四眺。为林和靖隐处,有“放鹤亭”、“巢居阁”、“林下亭”诸胜。那时我极目水云,由低莲内看游鸥;昂首霄汉,想从林亭中放鹤归;处士风流不羁,看破人生真谛,梅妻鹤子,是真能自乐其生。想当年红梅百本,雪鹤一双,潇洒艳福,谁能比此?“巢居阁”后为林处士墓,有吴唯信题联最佳:

坟草年年一度青,梅花无主自飘零;

定知魂在梅花上,只有春风唤得醒。

墓旁有鹤冢,其形俨然如岳家父子坟,墓后壁上镌“孤山一片云”五字。后有赵公祠及财神庙。林处士墓侧,马菊香墓前,即为冯小青墓。小青薄命,遗憾千秋。西湖胜景,春花秋月皆为赏心悦目之行乐地,但小青葬孤山,遂与西湖另辟一凄凉境界。读其诗如:“新妆竟与画图争,知在昭阳第几名?瘦影自怜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其哀怨悲婉,我欲为小青大哭。但我今日能凭吊孤冢,怀想美人在夕阳青紫之间者,抑天之不成就小青于当时,正成就小青于千古。

杨庄为前清杨士琦的别业,现属严姓,风景殊佳,有眷属在内。在客厅稍息吃茶后,遂到西泠印社,内祀丁敬,为印学浙派所宗,丁仁叶铭吴隐王寿琪所创立;内有假山小池,结构精巧。由草径中看见石上镌有“清心佳境”四字,遍植修篁,上有茅亭。再上为仰贤亭,豁然开朗,风景幽秀;水中有石刊“西泠印社”四字,旁有敬身先生石像,有石碑,上刊:

古极龙泓像,描来影欲流,看碑伸鹤颈,柱杖坐苔矶;

世外隐君子,人间大布衣,似寻蝌蚪文,仓颉庙中题。

(袁枚题)

再进有茅亭,名曰“剔藓”。再上即为“观乐楼”,及“四照阁”,阁上有叶翰仙女史所撰:

面面为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此外尚有泉唐丁不识所撰一联:

亚字阑,卍字墙,丁字箔,心字香,翼然井然,咸宜左右;

东瞰日,西瞰月,南瞰山,北瞰水,高也明也,宛在中央。

壁间无名诗一首:

搔首乾坤几醉醒,年来游屐未曾停,双柑斗酒孤山路,一片风云护落星;

六桥三竺两模糊,野鹤寒梅一屿孤,删尽繁华归淡泊,寥寥千载一林逋。

山顶荷池,颇宜消夏;湖中风景,此为最佳,因俯瞰环眺,在在皆为胜境,竹韵荷香,总是雅人深致。

公园即行宫改建,复阁回廊,周环相通,凿石为基,削岩成壁,道水成池,植花成幄,以湖山自然之胜,略加人工,其富艳可想。渡桥登山,到后边宫殿建山上,含岩石于殿中,注清泉于座下,一室之中,山水奇观毕具。左右高楼,近可挹湖光,远可以吞山色,惜现多倾颓,已非旧观。

“平湖秋月”,为十景中之一,前临外湖,旁构重轩,曲栏画槛,直挹波际;想秋月圆时其风景之美,始能全现;乍视觉一湖濛潋,几栏回廊,是无足奇。额曰:“湖天一碧”,有彭玉麟一联为:

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苹秋老;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孤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

平湖秋月,来时非秋更五月,故无景;断桥残雪,来时非冬更无雪,故无景;草径中虫鸣,湖岸旁蛙叫;暮夜风清,飘**湖中,凝眸望去,俨然海上仙山,隐约恍惚于缥缈虚无之间;望岸上明灯千盏,我又归繁华境地,做无味敷衍的生活,非我所欲的生活啊!

湖上风景,已游其大概。唯异境在山中人迹罕至之处;故今日之游,舍船用竹轿,游行万岩中,希望探窥深幽间的妙处。缘着内湖,白堤,过卧龙山庄、白莲祠面抵葛岑山脚。时天气阴沉,空气清爽,两旁杨柳,碧绿夹道,落花铺地,鸟语如簧,竹轿拂杨披柳,隐约望之,俨然人入画图中!坐轿中不如地行舒适,且无谈伴,幸蝉声抑扬林间,如慰我的沉闷!过玛瑙寺未入内,在此能望见初阳台上顶;黄牛踟蹰于芳草中间;石像已生有苔藓,倒卧草中;在在皆为极雅致之风景。绕岳庙栖霞岭到香山小洞,小湖碧青四环,岸上柳,湖中影,一样碧绿,人影反映亦浸成绿色;俨然游于翠玉浴池!有殿供金佛数尊;洞中供观世音;建于洞壁上,玉乳下滴,幽深清凉;令人生惧心!旁有小楼数间,为夏日避暑地,清凉如秋。上轿过清溪稻田,万顷青碧;野花小草间,时有白黄蛱蝶飞舞其间。路旁峭岩削壁,万骨嶙峋,山势既高,故轿行亦慢;上下振动的速度遂增加。枫叶朱染,映在碧绿的林内,红艳可爱!山坡有花,白黄相间;问轿夫,他说是栗子花。轿抵紫云洞落下;有石坊,额曰“紫云胜境”,有联为:“灵鬼灵山风马云车历历,一丘一壑玉阶凉夜愔愔。”缘石阶上去,有寺名“智禅寺”,再进为大雄宝殿,旁有小门,额曰“洞天福地”,进小门陡觉阴深幽凉,顿使罗衣生寒。缘怪石下去,峭耸嵌空,奇崖削壁,色如暮云凝紫,几疑身入仙府!从洞口下石级二十余,窿然如堂,内外明朗,岩间玉乳滴沥,声如玉磬;空中石楼倒垂,上设峻槛;拾级上在岩洞中供西方三圣神像,张颂元题“云根净土”于其上。中有泉方可三尺,水极清澈,深不可测,名“七宝泉”。石上满生苍苔,油绿可爱。此洞状既幽深,石都嶙峋;清凉澈骨,寒沁胸襟,真夏季的福地。西湖山中妙景,此其一。壁上石刊诗数首,择一录如下:

黄龙带左栖霞右,牝洞居然居路中,未可鸣鞭过弗入,春风坐似拂秋风。

下山时在稻田中有一碧头红嘴的小鸟,在水里喝水,见我们轿子过去,它走近两步向我点点头,飞着向碧林中去了!小鸟啊!你认识的故人吗?在我的家乡梅树的枯枝上,我在前二年曾看见一支碧头红嘴的小鸟,在那里啁啾;一天,就飞去永没有再回来;今天这小鸟似非似是,令我不解!但宇宙间事物只可遇之无意中,又何必斤斤然去计较是非呢?当时引起我不少的感想来——我只顾想着这最虚无缥缈的幻想,已经过了灵隐寺,一直上韬光去。一路落花沉涧,鸟语如簧,竹韵涛声,别饶风致!缘石阶曲折而上,有石亭匾额“韬光”两字。再登为韬光禅寺,入内有引水处,金莲池鹤岭,风景幽雅,读书其中,真能足迹不到城市。再上为吕金仙宗祠,两峰夹峙,翠螺如黛。再上为观海楼,有高宗御书“云岑日观”,有骆宾王之“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登此真觉海阔天空,别开眼界。再上为炼丹台,有吕仙洞,嵌“丹崖空洞”四字。崖下有水。点滴如乳泉,有老和尚向我们谈吕洞宾故事,颇津津有味。云烟苍茫,风高衣寒;身体摇摇欲坠,几欲飞去!真是“岭树湖云沉足底,江潮海日上眉端”;依稀能看见一线沧海。北高峰我本欲去,后惠和说:“不用去吧,太高了!”下山时,枫叶遍落山涧,红艳可爱!我择了几叶夹到书里。林中徐步,翠幕下甚觉清凉。壑雷亭前瀑布,因雨后更觉美丽,有联如:

飞瀑停水,迹在名山偏耐冷;

巨雷纵壑,心如止水总无惊。

据卧薪告我,北高峰上有景晖亭,亭中有碑,人登其上,如入云中,四面风拂,袖袂生寒,望见西湖如丸,钱塘江已全如瞭掌。十二时我们在灵隐寺旁的饭店,略吃点点心;吃完饭后遂乘轿到天竺去。先到下天竺,自灵隐寺至天门,周围数十里,两山相夹,峦岫重裹,林壑之美,实聚于下天竺。入内香烟萦绕,嗅之欲醉,有许多太太们拿着香烛进香。观音殿上有仙山一座,上有多神,男女皆有;再进为大佛殿,有子孙娘娘神,龛前有许多小孩。庙前有无数香铺,想都是很兴旺的生意!一路上进香的妇女,都联络不绝于道,或坐轿或走。中天竺距下天竺约一里路,法真寺中有池碧青,有鱼非金鱼似鲫鱼,长约尺许,亦皆五色。上天竺我们因为都是庙和佛殿,并且听轿夫说和中天竺、下天竺相同,所以我们决计不去上天竺,去龙井山去。

当我轿子过那青翠的山时,我不禁觉着我现时的心太繁杂了,充满了人间的污点同烦闷;我想在西湖的山川里,一濯我二十年来沾染的人间污点。但我的心是最懦弱不过的;我的身体是不自由的。为了白发的双亲,期望和爱恋,我只得在那万恶的深渊里浮沉去,人间的丝已缚得我紧紧地;我斩不断我天性中的爱恋啊!万绿丛中我在轿里想着,这许多风景,也是一时的印痕,如电光一般地过去了;离合聚散,都在这一瞥里,明天我将要别了我永久爱恋的西湖去。白香山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为此湖。”我不禁也感到这种痛苦;愿留着我未画的西湖,作我他日的逗留。

两岸稻田秧穗,一束束在水的浅处浸着。前面屏着青翠的山,旁边临着碧绿的泉;天上啊?人间?每一个枝头,都留我一点粉屑碎了的心在里边。过路里鸡龙山的中间,有庙正在唱戏,观者很多。时时能看见草里的荒冢,山坡下有几间瓦房,小鸡都散在坡下的草地上觅食,其间花香扑鼻,水声淙淙,竹韵瑟瑟,这好景在我的脑海里已堆集成好几层;所以使我更觉着模糊。不觉已到龙井,亭曰“过豁亭”,有泉自山巅冲下,汇成小溪,绿萍满覆,旁有茅屋数间。抵龙井寺,遂下轿,见墅上碑字已模糊不能辨,再进,匾为“引人入胜”,壁上有“风篁余韵”“爱其瑰青”,皆高宗御笔。圆洞中出泉,激成瀑布,如练下奔,井水供品茶用,有“钟灵毓秀”刊石上,有“龙泉试茗”刊其崖顶,山石成阶,琢白天成。有极大山洞,石洁如玉,雨后润泽欲滴。右行有小亭,有康有为题“江湖一勺亭”;茶树尚在狮子峰,距此尚有二里遥。至小亭稍息,茶淡而香,亭上可观西湖之一角,白银一片,民房如鳞;清风徐来,心胸皆醉,竹韵冷然,如置身清凉画图中。

轿行山下,蜿蜒而上,俯视下方,云烟脚底;至绝顶,同学辈皆下轿步行,隐约碧绿中衣衫鲜丽。抵烟霞洞,旁有石极光滑,皆山水浸泽的缘故。绿槐修竹,张天如幕。沿阶级登其顶有“烟该此地多”五字嵌石壁内,有诗刊石上:“初入烟霞片乱无,老僧学信住茅屋;往来三十余年后,琼岛瑶台曲径铺。久仰名山幽境寻,六旬有二惯登临;自来小住清阁课,煮茗浇花乐更深。”壁皆满刊佛像,如飞来峰,有洞甚深,轿夫云内有蛇,故未敢进去。壁刊“天留胜地”四字。再上为“陟屺亭”,有联为:“得来山水奇观,与君选胜;对此烟霞佳景,使我思亲”。山壁上有:“佛地诗情”。登此一望,群峦列笏,迎风长啸,修竹万竿,幽寂高岑;我觉西湖各风景,此为我最爱。

有“吸江亭”,旁有题词为:“学信开土新辟一亭,自烟霞洞凿石通径而上;远吞山光,俯挹江潮,往来空气呼吸可通,请题客额,以吸江称之。”有联为:“四大空中独留云往,一峰缺处远看潮来。”远望旭日出海,江湖涌金,晓雾成霞,山岚抹黛。烟云冉冉,生于脚下;幽壑深林,风景特殊;我不禁留恋久之。下有双栖冢,系周兑枳与其夫人金凤藻女士合葬于此。再上为师复墓,师复为世界语学者,社会主义宣传者,创晦鸣学舍世界语研究会,发刊《民声》杂志,后呕血死,葬于此地。有卧狮阁,因匆匆下未探其秘,至洞口,有慧文同孝琪购茶。我拾级下,俯望万绿荫遮,烟霞丛生,瀑流喷薄,坠玉飞珠,涧水深幽,调笙鼓瑟,仰视可摸罗松之末,缥缈入云。那时我的灵魂不禁出云霄而凌驾烟霞,冉冉扶摇直上!再上为南高峰,为经济时间,未暇登其巅。乘轿过夕岚亭,对面为“南高揽胜”,登南高必经之途。时已夕阳西下,赤日已敛其光辉,清风徐来,胸襟豁然开朗;山坡下有白羊游于碧草间,山崖中有鸡觅食稻粟,有携筐村女,其清艳不带俗像,岂亦西湖之钟秀欤?

大仁寺内有石屋洞,壁刊“印心石屋”;洞门嵌“沧海浮螺”,崖如刀削,嶙峋做顶,上刊无数佛像。池中有青红小石,晶莹可爱,水清可鉴底,有二飞仙,系**女神,面相向嵌两壁顶上。有汇真泉,再上有乾坤洞小石屋,奇石卧地,圆滑可鉴;再上为青龙洞,蜿蜒深入;唯惜时间已暮,故未能尽兴探奇,今回忆之殊甚怅怅!出此洞,一路秀峰削立,小溪横流。抵定慧禅寺,山门有石塔旁立,高约五尺。无山不青,无水不韵,石涧中涌泉,暄声如西子呢喃!于荫清凉,杜鹃啁啾;美景皆是,惜我无生花妙笔。佛殿内有方池,宽长各二尺,水取之不竭,亦不溢出,名“虎跑泉”。壁上东坡题诗,已模糊,不过尚可观其大概,为: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沙白葛道衣裳;凉避门野寺松荫,转欹枕风轩梦长。因病得闲殊不恶,心安是药更无方;道人不惜阶前水,惜与匏樽自去尝。”

后有济祖道院。再进为紫金罗汉阿那尊者济公佛祖的塔。游完至亭稍息,略品虎跑清泉,遂出寺。一路风来夜寒,碧崖翠峦皆笼罩在烟云中。蝉声喧谷,山林欲眠,湖水苍碧,雷峰默立中;崖中隐约间吐出烟云,遮遍湖中。暮云四合,晚景模糊;山水烟云浑成一片。我在共游四次,而湖光山色,峰峦迭翠,在在皆觉恋人。我在船中只觉着山色依依,尚知不舍;湖水漾漾,宛若留人,可怜我“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处处回首何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把白香山别西湖的诗,拿来表我当时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