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夢:弗洛伊德合集(3-4)

第74章 釋夢在精神分析中的運用

字體:16+-

按語

本文是在《釋夢》(1900)巨著出版11年後發表的。它不是探討有關釋夢的技術性問題,而是專門研究在精神分析治療中如何運用釋夢的藝術問題。在治療中反對設定“有意識目標”和“為釋夢而釋夢”,強調“偶然性”和“潛意識”指導的價值。

創辦《精神分析導報》不隻是為幫助讀者了解精神分析的最新發展,以及發表短篇論文,它的目標也在於就已有知識向學生提供一個清晰的提要,並為分析實踐的初學者提供恰當的指導,以節約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因此,今後帶有指導性和有關技術問題的文章,即使不包含新的問題,本刊亦予發表。

我這裏要探討的不是有關釋夢的技術性問題:既不是釋夢的方法,也不考察這種解釋的用途,而隻探討分析者在對病人進行精神分析治療中應怎樣運用釋夢藝術。其中無疑有多種不同的起作用的方式。但關於分析中技術問題的答案從來就不是不言而喻的。雖然好的方法不隻有一種,但壞的方法卻有許多,對各種方法的比較即使不能決定去讚同哪種特定的方法,也不會毫無啟發意義。

任何從釋夢轉向分析實踐的人都會對夢的內容繼續懷有興趣,並樂於盡可能充分地解釋與患者有關的每一個夢。但他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正在完全不同的情境下工作,而且如果要將自己的意圖付諸實施,便會陷入與最迫切的治療任務的衝突之中。即使是患者第一個夢被證明非常易於做出初步的解釋,但隨即就會出現其他的夢,又長又隱晦,以至於其完整的含義無法在當天有限的治療時間中抽取出來。如果醫生隨後幾天中繼續這種解釋工作,這其間同時又會產生新的夢,這些夢就不得不被擱置一旁,直到他認為對最初的夢已做出了最終的解釋。夢的生成有時是如此豐富,而患者對夢的理解又如此猶豫不決,致使分析者產生一種懷疑,認為以這種方式所呈現的材料可能僅僅是患者抵抗的表現,而這有助於發現這種方法無法完全把握所呈現的東西。而且,這時的治療會遠落後於現在,並失去與現實的接觸。與這種技術相反的規則是,在治療中最重要的是分析者要時時對病人心靈的表層保持警醒,他應該知道情結和抵抗此時在患者身上非常活躍,而患者對它們的意識反應則製約著他的行為。為釋夢而犧牲治療目標是完全不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