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泰自選集:歲月留聲

第30章 京華憶舊 (11)

字體:16+-

舊日,漢宮非大臣有賜第或值樞廷者皆居外城,多在宣武門外,土著富室則多在崇文門外,故有東富西貴之說。士流題詠率署“宣南”,以此也。

這段話清清楚楚說明了住在宣武外的多漢官,住在崇文門外的多是原來北京的土著富室。與他差不多同時的羅癭公(程硯秋天才的發現者與支持者)在《賓退隨筆》中說: 清世曹司不習吏事,案牘書吏主之,每檢一案,必以屬書吏。朝以習常為治,事必援例,必檢成案,自開國以來二百餘年,各部例案,高與屋齊,非窟其中者,末從得一紙。書吏皆世其業,一額出,爭以重金謀得之,盤踞窟穴,牢不可拔。書吏執例以製司官,司官末如之何。吏遂藉例以售其奸欺,故以吏起家者恒富。都中有“東富西貴”之諺,蓋吏多居正陽門東與崇文門外,恒多華宅;京曹則多居宣武門外也。

羅把“東富西貴”與清代的弊政聯係起來。清代胥吏地位很低,做不了官,但他們世代相傳,把持了衙門的具體工作,很能用權力撈錢,發了大財。這些人多住在崇文門東,這是“東富”;那些漢族司官(郎中、員外郎之類)乃至尚書、侍郎,發不了財(明清官員俸祿很低,有窮京官之說),但清貴地位是胥吏永遠不能企及的。他們多住在宣武門外一帶,這是“西貴”。

我認為清末民初,“東(今崇文區東部)”住的多是手工業者、商人,北京僅有一些大的手工作坊如地毯廠、玉器作坊、景泰藍作坊等也多集中在這裏。商人和手工廠主比較有錢,所以說“東富”。上麵幾種說法雖有差別,但有錢、地位不高的人多住崇文門東這一點上是無異議的。

富有的胥吏也好,富有的商人手工業者也好,都為時論所輕,他們的名字也很少傳世,《天咫偶聞》言“崇文門外板井胡同,有祝姓,人稱米祝。蓋自明代巨商,至今家猶殷實,京師素封之最久者,無出其右”。這樣的記載是不多的。而宣武門外住的文人士大夫,能說能寫,掌握著話語權,他們的名字便大量傳世。這裏舉幾個例子,以見宣南一帶人文之盛。明末清初著名詩人、“江左三大家”之一、《圓圓曲》的作者吳偉業(號梅村)曾住在魏染胡同,浙西詞派的領袖朱彝尊(號竹垞),住在宣武門西側的海北寺街,比他稍晚的著名的戲劇家《桃花扇》的作者、孔子六十四代孫孔尚任也曾住在這條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