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治學講演集:提高

第31章 今日教會教育的難關

字體:16+-

現在的傳教事業和二十五年前大不同了。二十五年前的種種困難,現在全沒有了,或大大地減輕了。但是現在的傳教士卻有他們的新困難。這些新起的困難是從前的傳教士不曾夢想到的,也是今日一般傳教士不很十分了解的。我以為今日傳教的人若不明白了解這些新困難,便不懂得他自己處的地位,便不能認清他自己要應付的問題,便不能了解他自己幹的什麽事。

在我這個旁觀者看來,今日的傳教事業有三個新難關,不容易打過去。

第一是新起的民族主義的反動(A New Nationalistic Reaction)。這幾十年來,中國受西洋人的欺侮總算很夠了;好幾次的反抗,都歸失敗。最後一次的反抗是庚子年的拳匪運動。自從那回之後,中國人知道這種盲目的,無知識的反動是無用的了。所以二十世紀頭上的十多年可算是中國人對外不反抗的時期;外國人處處占優勝,處處占便宜;中國人怕“幹涉”,怕“瓜分”,隻好含羞忍辱,敢怒而不敢反抗。但是這十幾年來,可不同了。辛亥的革命與民國的成立鼓起了中國人的勇氣,喚醒了民族的自覺心。幹涉與瓜分的噩夢漸漸遠了。到了歐戰發生,歐洲殘破,真正“戳穿了西洋鏡”,中國人對於西洋列強的真相漸漸有點明白了,怕懼的心理漸漸減低,自覺的心理漸漸發展。歐戰期內,國際貿易的大變遷,國內產業的發達,列強在遠東的壓迫力的暫時弛緩,歐戰後國際形勢的大變動,俄國的革命,德國、奧國的衰敗,這些事實都夠使中國民族——自覺地,或不自覺地,——心理上起許多大反動。結果就是一種新的民族主義的大反動。這種反動的表現很多,如近年收回租借地,廢止不平等條約等等運動,都是實例。

這種民族主義的反動是很自然的,很正當的。但其中也不免有走向極端的傾向。有人竟恭維義和團的運動為“中國民族革命史之悲壯的序幕”(《向導》八十一期),有人竟主張“排外二字大可做在民間宣傳的口號”(《政治生活》十五期)。但他們定出的“排外的綱領”卻不像他們的口號那樣暴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