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任何野生的事物的條件下,有些人一樣活得很滋潤,而有些人就痛不欲生,感覺沒法活下去。這本隨筆集是特獻給那些不能離開野生事物的人們的,以此表達他們對野生事物的關注和麵對現實的無奈的兩難之情。
像風和日出一樣,獲取野生的東西被當作理所當然,直到社會的進步,那些理所當然的東西從我們身邊消失。現在,我們不得不麵對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一個較高品質的生活所花費的自然成本是否值得?我們當中隻有極少數人認為,看大雁要比看電視重要,找到一朵白頭翁花和自由的發表言論一樣,是不可剝奪的權利。
我承認,有些野生的東西幾乎沒有什麽人本價值,機械化使我們能放心的吃到一頓美味的早餐,科學也能清晰地演示出食物是出自哪裏,又是如何做成的。其實,整個衝突累積至今,已在一定程度上歸結出了結論,可惜隻有極少數人能看清這一個規律:大自然回報我們的受益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在遞減的。當然,我們的反對者不會這麽認為。
是到了我們必須做出改變的時候了。這本隨筆集的文章就是我的轉變,不確切地說是應對之策。它們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我們一家人在沙鄉的“木屋”度周末時的所見所聞。相對於現代化的都市, “木屋”所在地真可謂是世外桃源。這個貧瘠的沙鄉農場,在我到來前,已被日益傲慢、漠視其他物種生存,且又一味追求自身完美的自私社會,壓榨得奄奄一息,之後又遭無情地拋棄。我們一家人試圖用斧頭和鏟子去重新恢複它的生機,以感受在其他地方不能找到的東西。正是在這個人類的犧牲品裏,我們艱難嚐試著,尋找那些失去的卻又是上帝賜予的最重要的東西。在這裏,我們一直在尋找,並將一直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