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指導
《爛果》收入《紅燭·孤雁篇》,是詩人留美時所作。
這首詩以自敘的方式,生動地表述了一隻正腐爛的水果渴望心靈自由的要求,映射的則是傳統國人封閉的靈魂和盼望自我解放的願望。
我的肉早被黑蟲子咬爛了。
我睡在冷辣的青苔上,
索性讓爛的越加爛了,
隻等爛穿了我的核甲,
爛破了我的監牢,
我的幽閉的靈魂
便穿著豆綠的背心,
笑迷迷地要跳出來了!
爛果的心受著兩層外殼的監禁:最外層的果肉和中間的核甲。終於有一天,機會來了,它落在了“冷辣的青苔上”,蟲子咬爛了果肉,第一層監牢打開了,第二層監牢也正在被啄破,光明和自由就要來臨,水果想到這裏,不由得充滿了喜悅……詩歌很可能是詩人對某一次見聞的提煉,有點類似於古詩中即景賦得的味道,隻是換了敘述的角度,情調上也趨於幽默風趣。
《爛果》一詩屬於早期“爛果精神”的萌芽,在這裏,矛盾衝突的特色還並不明顯,詩人是以心靈去感受人生,又無所顧忌地抒寫著這種瞬間的感受,總體上講,相對顯得單純一些。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爛果”這一物象的第一人稱方式(即所謂“客觀第一人稱”)進行敘述,這固然是便於爛果的自我闡述、自我表現,從而生動地呈現了一種自我解剖的精神;“我”所代表的爛果與詩人本身也構成了某種若即若離、似是而非的聯係,這強化了詩的立體性,給以人充分的“主體投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