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燭·死水

第6章 雪

字體:16+-

閱讀指導

聞一多在編緝《紅燭·雨夜篇》時,以黃庭堅“千林風雨鶯求友”為前序,表明了《雨夜篇》是風雨人生的真切描繪,是理想探索的如實記錄。這一思想也在詩的編緝方式上體現了出來,前一首《雨夜》表達了詩人在大自然風雨雷電的威懾下所產生的些許恐懼,還帶有涉世未深的青年人那種內在的軟弱感。這一首《雪》則樂觀開朗、昂揚向上,仿佛就是詩人在經曆了那麽一次雷劈電擊之後所產生的思想飛躍,青春的**再次點燃,生命的大河裏浪濤拍岸,詩人頂天立地,傲視霜天。

夜散下無數茸毛似的天花,

織成一件大氅,

輕輕地將憔悴的世界,

從頭到腳地包了起來:

又加了死人一層殮衣。

伊將一片魚鱗似的屋頂埋起了,

卻總埋不住那屋頂上的青煙縷。

啊!縷縷蜿蜒的青煙啊!

仿佛是詩人向上的靈魂,

穿透自身的軀殼:直向天堂邁往。

高視闊步的風霜**世界,

森林裏抖顫的眾生戰鬥多時,

最末望見伊底白氅,

都歡聲喊道:“和平到了,奮鬥成功了!

這不是冬投降底白旗嗎?”

這首詩寫雪景,一共有三段,分別寫了荒地、房舍、森林三種不同的景觀。這三種景觀既彼此獨立,又相互過渡。

荒地是人跡罕至的所在,房舍是人類生命存在的符號,森林則是宏大生命群體的象征。在荒地上,風雪肆無忌憚,為所欲為,這是因為沒有生命的存在;在房舍,人的生命雖然略嫌弱小,但卻如此執著、如此不可抗拒,所以瘋狂的風雪不得不有所避諱、有所收斂;最後,在群體生命的奮鬥對抗下,風雪終於氣盡力竭,展開了白旗。這是風雪在三個不同的空間環境所遭受的完全不同的境遇,從中顯示了生命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