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弟被送人之后,封程远和母亲哥哥一起又开始了逃荒生活,这一年六月,正是青黄不接之时,母亲由于长期以来的忍肌挨饿,得了浮肿病,没钱医治,也离开了他们。
三个孩子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他们只得顺着原路往棉山的方向回家。希望投奔家里的亲戚朋友们。
一路上,尸横遍野,哪里的人都饿着肚子。
城里的人都往乡下跑,能找到什么吃的,全都不放过,没有成熟的玉米棒子也不例外,合作社已经成为一具躯壳。
他们三兄弟历尽了千辛万苦回到了棉山,然而此时的棉山和他们刚刚离开时已经两样了,村子里出门去逃荒的人有一大半,刘家在村里子的亲戚本来就少,这样一来,只有两三家人还留在村子里。
这几家人平时和他们家也不太亲,走动不多,此时更是自顾不瑕,哪里肯接收他们三个孤儿呢。
没人要他们,合作社也没办法,只好给村子里每户人家摊派,让他们轮流到别人家里吃饭。
谁家的口粮也不多,他们到谁家,谁家就给他们脸色看,大童只好给社里放牛,封程远和二哥小海帮着割草。公社一天按半个工分给他们计算,好歹活了下来。
他们在棉山的日子,封程远和小雨又开始了交往。小雨对他的好,是诉不尽说不完的,她偷偷给他拿吃的,在他惨淡的童年里给了他人间的温暖。
三年后,大童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小伙的模样,虽然他只有十三岁。这一年上面来人征兵,饱尝生活之苦的大童隐瞒了自己的年纪,报了名。
因为他的个子高,再加上生活的磨砺,脸上已经褪去了稚气,显出不应有的成熟。
验兵的时候,人家问公社的大队长他年纪够不够,队长也想减少一个人口,减少一份口粮,就帮着隐瞒了。
他们也没有父母,大童就这样当了兵。从此在新疆一呆就是几十年。
小海和封程远留在了棉山,继续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大童也把他可怜的津贴寄回来给他们,让小海把封程远送去读书。
封程远记得上学那一年,当他和小雨手拉手走向学校的时候,他的内心是那样幸福。
小海就没有他的福气了,他得接过大童的班,接着给社里放牛,不然他和封程远就得饿死。
然而封程远的好日子也没能过几年,“**”的来临让他们没能安静的呆在校园里读书,几乎是半工半读着把小学给读完了。
这个时候,大童已经当上了一个排长,他本想把两个弟弟都带到新疆去,但那边没有条件读书,只好让他们在棉山呆着。
后来封程远还是在大童的帮助下坚持在艰难中读完了两年初中。
那两年,他记得自己都是在运动中度过的,都没好好读过几天书,他所学的知识,也就是小学时学的点点基础知识而已。
初中毕业那年,他就回村子里当了民兵,而小海也是在这一年,遇到了一个东北人,跟着他跑到东北去了。
这些往事,他讲得很简要,我的心却怜惜起他来,小小年纪的丧亲之痛,离别之苦,我想他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深切。
他童年的不幸如今还体现在他的性格当中,比如他的多疑,他的善变,他的野蛮,他的自私,这些都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
我还是很想知道他和韩雨梦的故事,就问他:“那,你回家当了民兵,小雨呢?”
封程远说:“小雨继续去县里读高中。”
我问他:“你怎么不和她一起去?”
他笑了笑,说:“唉,一言难尽啊。”
他的思绪又回到了棉山,慢慢的讲了起来。
封程远初中毕业的那个夏天,他和小雨都是十五岁,正是情窦初开之时。经历过那么多风风雨雨,两颗青春萌动的心灵渐渐的走到了一起,但是他们都只是蒙蒙胧胧的感觉到彼此的感情,不敢有什么越轨行为。
在那个年代,别说是拉拉手,就是想正眼看一下对方,都让他们的内心狂跳不止。
读初中的那两年,他的座位就在小雨的身后,他最快乐的事,就是能够和她在教室里上课,这样他就可以无所顾忌的看着他前面的小雨,把她弱小的身影包含在自己温柔的目光里。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雨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拉着他的手上学去了,她开始会害羞的躲着他,只在没人的时候,把她的关怀送到他的身边,然后匆匆忙忙的跑开。
每一次,当他看着小雨跑开的背影,看着她那又粗又长的黑辩子在后背上摇罢,都让他暇想无边,心狂跳不止。
他初中毕业了,大童也结了婚,媳妇没有工作,不能再养他了,而小海的离去更是让他失去了依靠。
他不得不放弃了学业,回到了棉山。
他在这里当了民兵,也是为了等小雨。小雨也知道他的心思,两人心里都有对方,只是谁都没有讲。
小雨要去城里读书的那天,她悄悄的在他家的门缝里塞进了一封信,约他晚上九点钟在村头的那棵枣树下相会。
封程远是黄昏回家的时候发现了这封信的,当时他的心里预感到一件决定着他感情命运的时刻即将到来,禁不住握着那封小雨的亲笔信,颤抖不已。
他甚至等不及天黑,数次隔着围墙看小雨在做什么。他看她帮母亲扫地,帮父亲收拾中药,看她进,看她出,一分一秒的数着约会的时间。
后来他实在等不下去了,就跑到村口去看天。
以前他都怕天黑,因为天黑了,那无边的孤独就会向他袭来,而此时,他是那样渴望着天黑下来,最好,连月亮也躲进云层里去,不要扰了他的好事。
十四五岁的感情,就像那刚冒出地上的嫩芽,欣喜的张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
青春期的情感,纯得就像露珠,如果不注意,只需轻轻的一碰,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时间是那样难挨,封程远不知道转了多少圈,小雨才悄悄的来临。
此时的小雨,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稚气的乡村女孩子,她已经出落成了一个水灵灵的大姑娘了。
农村的孩子心理成熟的早,十里八乡的男孩子们已以开始对她虎视眈眈。
封程远知道,任何一个人的条件都比他好,因为人家至少都有家,不像他,是个可怜的孤儿。
他渴望着小雨的关爱,却又怕自己给不了她幸福。
他站在那个枣树下看到小雨走来的身影,心里狂跳不止。
他希望小雨告诉他,让他等她读书回来,他又担心她会告诉他,别等她了,他配不上她。
小雨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她的每一步都踩在封程远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