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看印度

第一章 印度的嫁妝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字體:16+-

印度婚姻和嫁妝

嫁妝在印度社會確實是一種非常畸形卻又非常普遍的存在,嫁妝金額常常能大到讓有些家庭傾家**產。

2014年,有一次我從孟買坐火車去別的地方,有個步履蹣跚的老太太在車廂裏乞討,手裏拿著一個塑封起來的紙牌子,一麵是印地語、一麵是英語,寫著她的情況。按照慣常的套路,那肯定就是貧病交加,各種賣慘,然而在那個老太太的牌子上寫著:我家裏有兩個女兒待嫁,所以求你行行好……從那時候起,我開始關注起了印度的巨額嫁妝問題。

在古印度吠陀時期的《摩奴法典》和《阿闥婆吠陀》(1)中,列舉了八種不同的印度教婚姻,這八種婚姻很有意思,基本上把大多數可能的情況都概括進去了。

?梵天婚姻(Brahma marriage)

這是印度教比較正統的包辦婚姻,父親給子女物色合適的對象,如果雙方家庭都覺得滿意,那麽就可以安排婚禮,女方父親需要負責新娘的衣服、首飾和禮物。

?提婆婚姻(Daiva marriage)

提婆(Deva)是印度神話裏的天神種族,提婆婚姻是把家中的少女作為貢品嫁給神,作為舞者、精神向導在廟宇中工作。不過後來這種婚姻完全脫離了最初的內核。

?仙人婚姻(Arsha marriage)

新郎送給新娘家一頭牛,並且要發誓履行照顧好新娘的義務。我覺得這種婚姻算是事實上的彩禮製,但對彩禮的內容有具體的限製。

?生主婚姻(Prajapatya marriage)

生主是印度教對創造者、統治者、某些神祇的一種稱呼,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指代,有點兒難解釋,大概相當於“Lord”。生主婚姻有點像現代的民事婚姻,婚禮儀式比較簡單,夫妻雙方交換誓詞就算結婚了。

?阿修羅婚姻(Asura marriage)

新郎給女方家庭彩禮,以此換取新娘。在整個過程中,由雙方父母做主,新娘並沒有做決定的權利,所以阿修羅婚姻後來也變形了,變成了事實上的“賣女”,因此廣受譴責。阿修羅是印度教神話中天神墮落之後變成的魔族。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