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行为,是一种员工自觉从事的行业
我很喜欢“组织公民行为”这个词,因为我的理想就是将华与华建成一个“员工自治的事业社区”,大家都要做社区好公民。公民,就是有公心。而公民行为,是一种员工自觉从事的行业,它不包含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中。好的“公民员工”,愿意帮助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主动多做工作,避开不必要的冲突,恪尽职守,并能从容应对工作中偶尔发生的不愉快和小麻烦。
应该关注培养员工,让员工的技能、品格和精神风貌,成为核心竞争力
“苹果在中国生产并不仅是成本问题。苹果领导层更在乎的是他们在中国雇用的劳动力所具备的内在特性——灵活、勤奋,技术优于美国劳动力。中国工厂交货快,时间短,这已经成为传奇。他们的速度和灵活度简直不可思议,没有美国哪家美国工厂可以和他们相比,美国已无法提供具备这些技能的工人。”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培养我们的员工,让员工的技能、品格和精神风貌,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工作特征模型: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工作自主性和能得到反馈
工作特征模型: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工作自主性和能得到反馈。能有这样的工作,你可以说就很幸福了。要实现这样的工作,就是三句话: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事,所有人一起做所有事。这就是华与华方法!
在华与华,钟声是我在公司群里发红包
美国的癌症中心有一个传统,一旦某个儿童化疗结束并成功战胜了癌症,这个儿童就会去把钟敲响,钟声在医院的各个地区播放,而员工就能得到激励。在华与华,钟声是我在公司群里发红包。
我后半生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严密的学术体系,投资实证研究,才能真正成就一门学问
“商业畅销书往往都有一个吸引眼球的书名,把管理工作描述得就好像只需要五个简单的步骤。而这些书大多是基于作者的观点,而不是大量的实证研究。我们只有稍微肯下一点功夫,就能得到货真价实的知识,为什么要把我们的管理哲学建立在这些畅销书基础上呢?”我很认同这段话,人们不仅从畅销书学习,而且从电视连续剧学习。因为学习教科书对他们来说,门槛太高了,所谓“稍微下一点功夫”,那是绝对做不到的。华与华方法和超级符号理论,也是从畅销书开始。但是,我后半生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严密的学术体系,投资实证研究,才能真正成就一门学问。
当一个人的成就需求和权力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有另一种强烈的需求——破坏他人的成就感
“麦克利兰需求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相比,该理论更关注于激励因素,共有三种:成就需求、权力需求、归属需求。”我发现,当一个人的成就需求和权力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有另一种强烈的需求——破坏他人的成就感,这就是“神”的诞生,一种另类的成就需求和权力需求,同时和其他捣蛋者一起满足归属需求。
“头脑风暴”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浪费
我认为“头脑风暴”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浪费,基本就属于没谱范畴!如果你有方法,就有方向,就不会有稀奇古怪的想法,而且一步步地推进。我们的创作方法是“三现主义”,即现场、现物、现实,全组成员一起到销售现场实习,一切答案都在现场。
辱虐管理,让人警醒
“辱虐管理”,这个词很好,让人警醒。我们作为管理者,都可能虐待他人。辱虐管理会对健康有负面影响,导致抑郁、情绪低落和工作紧张。
我们需要一致的人,需要共同的节拍,而不是让不一样的人去“碰撞”
“团队共享心智模型”这个词太好了,有效团队中的成员能够共享准确的心智模型,在华与华,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心智模型,共同的工作方法。我们需要步调一致的人,需要共同的节拍,而不是让不一样的人去“碰撞”。所以,我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都有强烈的排斥性,排出和我们不一样的人。就像四千多年前牧马童对黄帝说的:你治理天下,跟我牧马的道理一样,就是把害群之马牵出去。世界是多样化的,但我们只是其中一样。如果内部多样化,我们就什么都不是。
多读教材,可以完善知识系统,做到算无遗策
今天把这本《组织行为学》教材读完了,前后大概一个月时间。我喜欢读教材。学习是盲人摸象,而读教材呢,是完整地把整头象摸一遍。咱们百战归来再读书呢,又是睁着眼睛摸象。所以现在读教材特别有价值,可以完善知识系统,做到算无遗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