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读书笔记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德]马丁·海德格尔

字体:16+-

我最初的语言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这本书

我最初的语言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这本书。在《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一书中引用的“命名就是召唤”“词语的动能,词语不仅说事,而且做事”,都源自海德格尔。

“话语体系”是华与华的品牌基础理论

“人说话,因为说话是我们的天性,人天生就是语言,人是会说话的生命体,唯有语言才使人能够成为人。作为说话者,人才是人。语言是最切近于人的本质的。”语言说话,语言才产生人,才给出人。我曾经想写一本《企业话语学》,现在先把其中主要内容写进新书《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里。“话语体系”是华与华的品牌基础理论。国家、组织、企业、品牌,都是一套话语体系。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召唤

“命名不是分贴标签,运用词语,而是召唤到词语当中。命名在召唤。”在《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一书里,我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命名就是召唤,命名就是成本,命名就是投资”。产品或品牌命名,都是为了召唤顾客,降低营销传播成本,并且是对品牌资产的投资。所有的命名和广告文案都是召唤,你要评估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召唤指数”,没有召唤、召唤不明确或召唤指数低的词或句,不要用。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召唤。

语言是存在之家,人是通过他的语言才栖居在存在之要求中

语言是存在之家,人是通过他的语言才栖居在存在之要求中,欧洲人也许与东亚人栖居在完全不同的一个家中,一种从家到家的对话几乎是不可能的。

双方都说要对话,实际上都是想要教化对方,除非一方愿意接受教化。日本接受了教化,成为一个表面上的西方社会。语言是原装的思想,祖先通过语言有意无意地控制了我们的道路,我们无法摆脱,也无法反抗,因为没有新的语言武器,不能再建设一个存在之家。日本人能够改变,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语言本来就是组装的,不是原装的。

唯有词语才能让一物作为它所是的物显现出来,并因此让它在场

“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唯有词语才能让一物作为它所是的物显现出来,并因此让它在场。诗人持有词语,从而让一物在其存在中。诗人体验到词语的一种权能和尊严。同时,词语也是诗人以一种异乎寻常的方式信赖并照拂的财富。这样来看,连神也是一物,唯有当表示物的词语已被发现之际,物才是一物,才能存在。上帝也就存在于“上帝”这个词语里罢了。当上帝创世的时候,他用什么呢?还是用词语,靠说话。这个哲学,老子的《道德经》也说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方法并不是一种为科学服务的单纯工具,方法使科学为它服务

科学识得获得知识的道路,并冠之以方法的称号。方法并不是一种为科学服务的单纯工具;毋宁说,方法使科学为它服务。尼采说:“我们19世纪的标志并不是科学的胜利,而是科学的方法对科学的胜利……最有价值的洞见最迟被发现:而最有价值的洞见乃是方法。”不是华与华方法为华与华服务,而是华与华为华与华方法服务,华与华是华与华方法的伺服系统。

人并不是词语的主人,而是一出生就中了词语的埋伏

我们说话,并且从语言而来说话。我们所说的语言已经在我们之先了。我们只是一味地跟随语言而说。我们不断地滞后于那个必定先行超过和占领我们的东西,才能对它有所说。据此看来,说语言的我们就总是被纠缠到一种永远不充分的说话中了。

所以我说,人很少有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因为人并不是词语的主人,而是一出生就中了词语的埋伏,在词语森林中迷失一生。语言本身,就是一个黑客帝国,我吞下了红色的药丸,既掌握了一部分词语的权能,也承受了更多痛苦。

传播是一种口语现象,是听觉行为

亚里士多德说:“有声的表达是心灵的体验的符号,而文字则是声音的符号。”所以,使用文字或书面语,始终是隔了一层,传播是一种口语现象,是听觉行为。尤其是播传,只能是以口语和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