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民族有英雄品质,天赋极高,但总有些积习难改,使他们遭受无法估计的痛苦
《慕尼黑协定》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后,波兰马上趁火打劫胁迫捷克割让特申边区给它,并将英法大使拒之门外。但是不久之后他们又十分需要英法了。波兰民族有英雄品质,天赋极高,但总有些积习难改,使他们遭受无法估计的痛苦。
一旦抓住了好办法,就要坚持下去
丘吉尔的父亲说过:“在政治上,一旦抓住了好办法,就要坚持下去。”这也是一条战略上的原则。但是,我总听见有人问我:“上回咱招儿不错!这回怎么弄呢?”他就是不明白把“上回的招儿”先重复用上二十年再说!他为此损失惨重,我也陪着损失,但是他不知道。
在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指出,任命谁指挥霸王战役才是首要问题
英美一直在准备登陆法国的霸王战役计划,但只有负责筹备的摩根将军,一直没有明确谁将指挥霸王战役。在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指出,任命谁指挥霸王战役才是首要问题,并且由他来筹备。否则,摩根筹备半天,可能都不合他心意,反而要推倒重来。
不是经常有人专门检查各方面,而是构建一种全员持续改善的文化
“德国炸我们,比我们炸他们破坏力大,大家说因为德国的房屋比我们坚固(想当然,没有认真找‘真因’)。偶然有人提到德国使用铝制炸药,威力比英国炸弹大一倍。丘吉尔下令调查,才发现之前英国也做过试验,但是没成功,又认为反正铝很难搞到,就放弃了。而如今铝已经不稀缺了,却没人再想起。于是重新试验,提高了炸弹50%的威力。丘吉尔总结说,在巨大的组织工作中,要经常有人专门检查各方面工作。”实际上他的总结不对。不是经常有人专门检查各方面,而是构建一种全员持续改善的文化,每个人每天都在检查他自己的工作,想着还能怎样改善。
作为炮灰的人民,对炮手充满崇敬
雅尔塔会议,丘吉尔把战后巴尔干各国苏联和英美两方的势力范围和权力百分比划分写在一个小纸条上递给斯大林,斯大林拿到纸条看了一眼,打了个钩表示同意,这事就决定了。后来丘吉尔说:“涉及千百万人生死攸关的命运,咱俩这么就定了,不会被人说草率和玩世不恭吧?把这纸条烧了吧!”斯大林说:“别烧,你保存吧!”历史就是这样,天下兴亡,就是那一两个人一句话的事。人民则充当炮灰,坏炮手奴役他们,好炮手再来拯救他们。雨果说:“作为炮灰的人民,总是对炮手充满崇敬。”
在无意义的决策树中做决策是典型的战略思维错误
对于阿登反攻,丘吉尔和罗斯福都认为取得的实际效果是缩短了战争进程,因为它提前消耗了德国最后的力量。斯大林则指出,这个愚蠢的决策只是为了挽回希特勒的威信,而且忘记了今天的德国已经不是从前的德国。
这是一个典型的战略思维错误,不能“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随时回到原点思考”,而是在无意义的决策树中做决策。
无论世界有多大苦难,大人物永远啥都不缺
“雅尔塔会议,斯大林给英美代表团最好的接待。丘吉尔的一个僚属看见房间里有一个大玻璃缸,说可惜没有鱼,第二天就有了一缸金鱼。吃饭时有人随口说鸡尾酒没柠檬片,第二天大厅里就多了一盆果实累累的树。显然都是连夜空运过来的。”无论世界有多大苦难,大人物永远啥都不缺。
蒙哥马利的指挥方法:待在地图车里,让前线各部队司令部的报告相互印证核实
蒙哥马利的指挥方法:他待在一辆挂满展示每一小时战况的全部地图的车里。一批作为他个人代表的青年军官到前线各处观察,他们有权去任何地方,看任何东西,向任何司令官提出任何问题,然后回来向蒙哥马利汇报并接受详细盘问。这些汇报和前线各部队司令部的报告相互印证核实,在蒙哥马利头脑里形成一个生动、直接而且准确的概念,然后他发出一系列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