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養育

第六章 是什麽遮住了我們的雙眼

字體:16+-

至此,所有觀點都在指向一個無法抗拒的問題:我們為何會這樣做?如果“有條件養育”和“以控製為基礎”的養育模式如此不堪——更重要的是,既然科學研究和現實世界的經驗已證明其毫無益處——那為何它還如此盛行?或者換句話說,到底是什麽在阻礙我們當中許多人成為更好的家長?

這會兒你或許渴望聽到更多取而代之的辦法。但如果我們不首先追究長久以來為什麽我們被吸引著做了相反的事情,“對孩子這樣做事、那樣說話”的具體養育建議就不能在我們心裏紮根,也不會對我們產生真正的影響。要想改變行為,必須從改變思想開始。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要找到自己使用傳統和有條件養育模式的根源,如果跳過這一步,我們會找借口無視所有新理念,或者,即使我們試著按照建議去做,也會發現自己隻要一摔跤,就會重新“撿起”那些感覺頗為熟悉的舊方法。

家長養育行為的根源通常可以被粗略劃分為四種:(1)所見、所聞;(2)所信奉;(3)所感;(4)(以上3點的結果)所懼。這些標簽並不十分準確,各項解釋也相互重疊,不過我們可以先通過調查這些因素對我們的行為產生的表層影響,從而理解目前流行的養育模式,然後我們可以繼續深入研究存在於這些影響背後的相關理念和文化規範。最後,我們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我們的需求和恐懼——主要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成長過程——是如何影響了我們與孩子的互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