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罪疚與修複

附錄一

字體:16+-

第一章 兒童的發展(1921)

克萊因1919年於匈牙利精神分析學會發表她的第一篇文章,題為《兒童的發展》。兩年後,她在柏林精神分析學會口頭發表她的第二篇文章《兒童對啟蒙的阻抗》(The Child's Resistance to Enlightenment)。這兩篇文章構成了現在《兒童的發展》全文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兩部分互為補充:第一部分指出閉塞(unenlightened)的教養方式可能導致兒童心智出現不適當的潛抑;第二部分指出兒童的心智本身就擁有強大的潛抑傾向。

克萊因著作的主要特征在本文中已經顯而易見。她嚴格地信守弗洛伊德的發現;她相信潛意識與幻想的巨大影響力,也認同精神連續性(psychic continuity)原則,以及發展的體質-環境雙重決定論。另外一項特征是她認為語言、遊戲、行動和夢都同樣能夠表達出潛意識,彼此之間常可以互相取代,而且她也大量而詳細地在文章中記載兒童的談話與遊戲。

她的這篇文章及其他早期文章,對於兒童分析能夠預防並治療心智疾病都充滿高度的希望。從十年後發表的《兒童精神分析》一書的附錄中可以了解,她的樂觀通過了試煉,更後期的著作《嫉羨與感恩》又進一步印證了這樣的想法是正確的。

第二章 青春期的抑製與困難(1922)

在本文發表之後,克萊因忽略了這篇文章;她並沒有將它翻譯成英文或收錄在她的論文集裏。理由無從得知,不過這篇文章缺乏她一貫的筆觸,也少了她這時期其他文章裏充滿豐富想法的特質。

第三章 兒童力比多發展中學校的角色(1923)

《兒童的發展》(1921)、這篇文章及《早期分析》三篇文章形成一個係列。第一篇文章是談家中的兒童,這一篇文章是在學校裏進行的研究,而第一篇則是將兒童期與成人生活做連結。三篇文章都強調人類生活的精神連續性,尤其以本文為最。精神連續性也成為克萊因著作中一貫的主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