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燒不用慌 寶媽用藥有妙方

第二節 講究二:因地穿衣

字體:16+-

一、地理環境影響人的飲食起居和生活習慣

在中華大地上,按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劃分,五方的氣候各不相同。

《黃帝內經·素問》說:“東方生風、南方生火、中央生濕、北方生寒、西方生燥。”形成了東南溫熱、西北寒涼、中原潮濕的氣候分布,因為暖流總是從南向北舒展,寒潮則總是自北向南碾軋。當南國已百花盛開時,北國仍冰雪風霜。實質上,特定的生存環境造就特定的生活習慣,從而又造就了特定的土生人群。

地域不同,氣候、環境、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也存在差異,機體的生理和病理特點也不盡相同。人類最原始的養生理念來源於生存過程中本能的趨利避害。在春捂秋凍時要區別對待,比如南方的春天,寶媽可根據氣溫變化提前給寶寶減衣,以免耗氣傷陰,而北方則要一直捂到氣候變化不大、氣溫穩定、春寒完全消失時為止。

2500年前的《黃帝內經》早就指出:

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鹹。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

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洌。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故灸者,亦從北方來。

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痹,其治宜微針。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

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故導引按蹺者,亦從中央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