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燒不用慌 寶媽用藥有妙方

第一節 小兒發熱看西醫如何診斷

字體:16+-

一、發熱定義

發熱是指人體體溫升高超出日常範圍,或升高超出一天體溫正常波動的上限。

在生理情況下,人的體溫受晝夜節律、環境溫度、性別、年齡、情緒和進食等因素的影響而有所波動。由位於下丘腦前部的體溫調節中樞進行調控,體溫一般清晨低,傍晚高,一天中有0.5℃的溫差,健康人體溫相對恒定,波動範圍一般小於1℃。小兒正常體溫可在一定範圍內波動:腋溫為36.5~37.2℃;肛溫為36.5~37.7℃;舌下溫度較肛溫低0.3~0.5℃。目前大多數兒科臨床采用腋表測溫,因為方便,而且不易引起交叉感染。

臨床將腋溫大於等於37.3℃、肛溫大於等於38℃診斷為發熱。

以腋下溫度為例,現代醫學將發熱分為:

低熱為37.3~38℃ 中熱為38.1~39℃

高熱為39.1~41℃ 超高熱為大於41℃

發熱是機體的一種防禦性反應,對機體影響有好有壞,如外感發熱初期,體內的免疫係統被激活,白細胞會增多,抗體生成活躍,肝髒的解毒功能增強,屬於機體抵抗疾病的防禦反應,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原體。

是一種臨床常見症狀和體征,診斷時,需要對發熱的類型進行鑒別,所以不要一發熱就用退熱藥。[1]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寶寶的基礎體溫存在差異;不同測量工具測量同一個體同一部位,體溫結果也會有所不同;同一測量工具測量同一個體的不同部位,體溫結果也不同。影響小兒體溫的因素還有以下幾種。

(1)季節與體溫:小兒夏季的體溫略高於春秋冬三季的體溫;每日上午與下午的體溫略有差異。

(2)活動、哭鬧、進食後、衣被過厚、室溫高,亦可使體溫暫時升高達37.5℃左右;反之,若饑餓、熱量不足或保溫條件差,則體溫可降至35℃以下。

(3)測量時間:不同體溫測量部位的測量時間不同,肛表2分鍾,腋表5分鍾,口表3分鍾,過久或過短的測試均可影響其體溫測量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