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點茶器

後記

字體:16+-

茶從最初的藥食同用到人們的普遍茗飲,乃至成為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之首,自文獻記載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曆史了,若自傳說中嚐百草的神農氏算起則更加久遠。從原始采摘、自然晾曬的白茶發展到唐代的蒸青綠茶、炒青綠茶,再發展到明、清的烘青綠茶、黑茶、黃茶、紅茶、烏龍茶,六大茶類及所屬工藝相繼產生。

很多事物的出現都有其偶然的必然性,而非人類拍拍腦瓜子就可想出。如神農嚐百草得荼而解的實踐。茶青采摘後,人之行走導致竹籃中葉片生香的發現。茶類炒青時透氣不足為濕熱影響而出現的悶黃工藝。粗老綠茶在長途運輸的自然環境下發酵成了黑茶,我們所能做的是在觀察到事物現象後,朝著有利於人類生產、生活的目的而將其加以改進完善。恰如瓷器的呈色曆程,其在工藝實踐下逐漸減少了胎體釉料中鐵元素的影響而有了黑、青、白瓷,又以白瓷為基礎幻化出了繽紛的彩瓷。

任何事物的產生、發展、成熟都有一個過程。茶器在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隨著飲食器具、六大茶類、飲茶風俗的發展變化不斷地與所處時代需求相契合,自原始陶器始,發展出青銅器、瓷器、紫砂器、玻璃器、石器、竹器、漆器等一係列材質多樣、形式繽紛的物件。沏茶方式亦從“渾而烹之”發展到唐煎、宋點、明清散茶瀹泡。陸羽倡導的煎茶道,第一次把粗放式的喝茶帶向了藝術性的品飲。宋代的點茶進一步提高了對茶的審美,最終在皇家引領下走向奢華。唐、宋飲茶實際是連沫餑、茶渣、茶湯一起咽下,這個在今天看來稍有不雅。明代朱元璋的“廢團改散”令散茶瀹泡法大行其道,“開千古飲茶之宗”,讓茶飲回歸了天然趣味。即使在今天,瀹泡法仍然是我們飲茶的主要形式,曆史已經證明了這種品飲方法的科學與合理。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