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是吸收了中國唐、
宋的禪茶思想及茶禮,
部分兼收了儒家的和與敬,
突出了禪宗的苦與寂,
又結合日本本民族宗教、
美學等諸多文化元素後逐漸形成的。
徑山風光
茶文化史上,“茶道”一詞最早是由身在釋門,心融儒道的唐代詩僧皎然大師提出的,皎然為中國茶道的開山之人。在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一詩中,皎然首次提出了“茶道”這一概念,並且高度肯定了道人丹丘子識得茶之真諦進而得葆素全真之果:“此物清高世莫知。”“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丹丘即陸羽《茶經》轉錄《神異記》中所載叫作丹丘子的道人:“餘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牽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聞子善具飲,常思見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祈子他日有甌犧之餘,乞相遺也。’因立奠祀,後常令家人入山,獲大茗焉。”在《飲茶歌送鄭容》中皎然接著說:“丹丘羽人輕玉食,采茶飲之生羽翼。名藏仙府世空知,骨化雲宮人不識。”這個故事體現了道家對自然之趣的追求,亦即老子《道德經》所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天人合一的哲思。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的唐代著名詩人溫庭筠於《西陵道士茶歌》中言:“仙翁白扇霜鳥翎,拂壇夜讀黃庭經。疏香皓齒有餘味,更覺鶴心通杳冥。”可見,中國的茶道在誕生之初即契合了本土道教清靜無為、返璞歸真之理念。
宋 龍泉窯青瓷鬥笠盞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皎然對丹丘子的肯定是建立在自己“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這三碗神思相連的茶飲基礎之上的,即已然明心見性、禪茶一味的基礎之上的。皎然亦首次將“去痰熱、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氣,清神少睡”的農產品茶飲帶入了滋養性靈的精神世界,這也直接促使了晚唐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詩中最精彩部分“七碗茶歌”的誕生。七碗茶環環相扣,把飲茶的精神世界作了完美動人的詮釋。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常常將之與“茶聖”陸羽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