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中文大師寫作課(套裝全8冊)

蟋蟀

字體:16+-

陸蠡

探索思考

提到蟋蟀,人們腦海中浮現的一定是它們響亮的鳴叫,或是熱火朝天的鬥蟋蟀的場景。人們習慣將昆蟲看作是弱小的生物,陸蠡卻從小便學會了愛惜它們的生命,在這一篇介紹蟋蟀的文章中,我們會讀到他對美好童年光陰的懷念,以及對平凡生命的仁愛之心。

閱讀批注

小的時候不知在什麽書上看到一張圖畫。題的是“愛護動物”。圖中甲兒拿一根線係住蜻蜓的尾,看它款款地飛。乙兒搖搖手勸他,說動物也有生命,也和人一樣知道痛苦,不要殘忍地虐殺它。

母親曾告訴我:從前有一個讀書人,看見一隻螞蟻落在水裏,他拋下一莖稻草救了它。後來這位讀書人因誣下獄,這被救的螞蟻率領了它的同類,在一夜工夫把獄牆搬了一個大洞,把他救了出來。

父親又說:以前有一個隋侯,看見一隻鷂子追逐著黃雀。黃雀無路可奔,飛來躲在他的腳下。他等鷂子去了,才把它放走。以後黃雀銜來一顆無價的明珠,報答他救命的恩德。1

1 語言描寫

作者引用父母講述的故事,證明了自己對動物懷有仁慈之意是從小受到家庭教育熏陶的結果,也借故事本身向讀者傳達了眾生平等,愛惜動物的生命,也會獲得它們的善意的理念。

在書上我又讀到:“麟,仁獸也,足不履生草,不戕生物。”

所以,我自幼便懷著仁慈之意,知道愛惜它們的生命。我從來不曾用線係住蟬的細成一條縫似的頭頸,讓它鼓著薄翅團團轉轉的飛。我從來不曾用頭發套住蟋蟀的下顎,臨空吊起來颼颼地轉,把它弄得昏過去,便在它激怒和昏迷中引就它們的同類,促使它們作死命的齧鬥。我從來不曾用蛛網絡纏在竹箍上,來捉夏日停在牆壁上的雙雙疊在一起的牛虻。也從來不曾撕斷蚱蜢的大腿,去喂給母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