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中文大師寫作課:跟著中文大師學寫幽默感

講價之四大要素

字體:16+-

梁實秋

探索思考

在商業社會中,賣家想盡可能多地盈利,買家想盡可能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商品,便出現了討價還價。作者從討價還價這一交易行為中發現了一些耐人尋味的內容,從側麵表現了人性之複雜。

閱讀批注

韓康采藥名山,賣於長安市,三十餘年,口不二價。這並不是說三十餘年物價沒有波動,這是說他三十餘年沒有耍過一次謊,就憑這一點怪脾氣,他的大名便入了《後漢書》的《逸民列傳》。1這並不證明買賣東西無需講價是我們古已有之的固有道德,這隻證明自古以來買賣東西就得要價還價,出了一位韓康,便是人瑞,便可以名垂青史了。韓康不但在曆史上留下了佳話,在當時也是頗為著名的。一個女子向他買藥,他守價不移,硬是沒得少,女子大怒,說:“難道你是韓康,一個錢沒得少?”韓康本欲避名,現在小女子都知道他的大名,嚇得披發入山。賣東西不講價,自古以來,是多麽難得!我們還不要忘記韓康“家世著姓”,本不是商人,如果是個“逐什一之利”的,有機會能得什二什三時豈不更妙?

1 引經據典

本文的主題是買賣議價,本身帶有很濃厚的“市井煙火氣”。引用史書古籍中的故事來開啟全篇,給這個“庸俗”的主題增加了一絲高雅的考究氣質,接著又因這種雅俗的對比產生了幽默風趣的效果。

從前有些店鋪講究貨真價實,“言不二價”“童叟無欺”的金字招牌偶然還可以很驕傲地懸掛起來,不必大減價雇吹鼓手,主顧自然上門。這種事似乎漸漸少了。童叟根本也不見得好欺侮,而且買賣大半是流動的,無所謂主顧,不講價還是不過癮,不七折八扣顯著買賣不和氣,交易一成買者就又會覺得上當。在爾虞我詐的情形之下,講價便成為交易的必經階段,反正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看看誰有本事誰討便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