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中文大師寫作課:跟著中文大師學寫議論文

字體:16+-

梁實秋

探索思考

饞,原本是一個中性字。但很多時候,因時因地因人的不同,“饞”字感情色彩的天平會來回擺動。比如:“哎呀,你真是隻小饞貓。”語氣嗔怪憐愛。再比如,“這人怎麽那麽饞?”語氣厭惡鄙夷。那麽,梁實秋先生的說理散文《饞》的感情色彩又如何呢?

閱讀批注

饞,在英文裏找不到一個十分適當的字。1羅馬暴君尼祿,以至於英國的亨利八世,在大宴群臣的時候,常見其撕下一根根又粗又壯的雞腿,舉起來大嚼,旁若無人,好一副饕餮相!但那不是饞。埃及廢王法魯克,據說每天早餐一口氣吃二十個荷包蛋,也不是饞,隻是放肆,隻是沒有吃相。對某一種食物有所偏好,於是大量地吃,這是貪多無厭。

1 用詞嚴謹

本句中,“十分”一詞反映了作者用詞的嚴謹性:在英文中,並非找不到可替代“饞”的字,而是找不到“適當”的字,找不到“十分適當”的字。由此可見,即使在散文創作中,嚴謹性和邏輯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寫作標準。

饞,則著重在食物的質,最需要滿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裏安放一條舌,舌上還有無數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饞?2饞,基於生理的要求,也可以發展成為近於藝術的趣味。

2 反問修辭

此句作者要傳遞的含義是:舌尖上的味蕾教人學會了饞。反問句式的使用,使語氣更加強烈,好似“如果不饞,都對不起那無數的味蕾。”極易引發讀者共鳴。

也許我們中國人特別饞一些。3饞字從食,聲。音讒,本義是狡兔,善於奔走,人為了口腹之欲,不惜多方奔走以膏饞吻,所謂“為了一張嘴,跑斷兩條腿”。

真正的饞人,為了吃,決不懶。我有一位親戚,屬漢軍旗,又窮又饞。一日傍晚,大風雪,老頭子縮頭縮腦偎著小煤爐子取暖。他的兒子下班回家,順路市得四隻鴨梨,以一隻奉其父。父得梨,大喜,當即啃了半隻,隨後就披衣戴帽,拿著一隻小碗,衝出門外,在風雪交加中不見了人影。他的兒子隻聽得大門哐啷一聲響,追已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