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中文大師寫作課:跟著中文大師學寫好詞好句好段

故都的秋

字體:16+-

鬱達夫

探索思考

古往今來,描寫秋的詩句不勝枚舉,有的激昂,有的清新,有的閑適,有的悲涼,種種底色皆與作者的心境、性格密不可分。那在鬱達夫先生的眼中,這份秋又是什麽樣呢?不妨讓我們循著先生細膩的筆觸去體味那北國的清秋。

閱讀批注

秋天,無論在什麽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裏,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嚐一嚐這“秋”,這故都的秋味。1

1 開篇點題、鋪墊

文章開篇便點明故都之秋的特點,既“清”,又“靜”,且“悲涼”,借此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作者的“不遠千裏”也為下文引出江南秋味做了鋪墊,通過南北之秋的對比來襯托故都的秋的誘人之處,進而呼應此處的“飽嚐”。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並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渾渾沌沌地過去,隻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嚐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並不是名花,也並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餘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鍾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