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嶽恒山向東南逶迤而下,在山西東北部撒下了五座山峰,五峰拱衛連綿,圈出一塊三百平方公裏的地方,這便是國內外聞名的五台山。
山區以台懷鎮為中心,分成台懷、台內、台外三個層次,像三個漸大的同心圓。在這個奇妙的同心圓內,由近而遠,在山頂、穀底與密林中分布了五十七座紅牆黃瓦的大小寺院,這裏曆來是海內外佛教徒朝聖的地方。那披著青鬆與白楊的岡巒,那映著鮮花與綠草的山泉,那陣陣的鬆濤和著悠悠的鍾聲,那綠茸茸的草地襯著古廟琉璃瓦上的夕陽,那從山穀裏吹來的習習涼風,使這塊小盆地的溝溝窪窪裏,到處都有美的色彩與旋律,形成一個遊覽與避暑的勝地。
遠在東漢永平年間佛教傳入我國時,有兩位從印度來的和尚,雲遊中國後,看中了這座山,便上書皇帝,說釋迦牟尼在經書上說,文殊菩薩的道場原來就在中國的五台山。於是皇帝便恩準在此修廟,從此曆代香火相傳,極盛時廟宇竟達三百多處,地方誌上有此記載。
至於這山的風光之美,氣候之好,又別有一段傳說故事。說當年文殊初到此山時,酷暑難熬,風沙蔽日。有人說,東海龍王那裏有一塊“歇龍石”,隻要借來鎮山,便可玉宇澄清,暑氣永消。於是文殊便去龍宮,指名要那塊歇龍石。老龍王說,隻要你拿得動,便拿去。這文殊就施展法力,口中念念有詞,一塊偌大的青石便縮成一粒小丸,飛入他的袍袖,帶回五台山。
可是那外出的小龍王回來時,發現丟了歇龍石,怒氣衝天,便追到五台山區,四處尋找。它將巨尾一掃,就把五個峰頂都削成了平台;利爪亂刨,在山頂上翻起無數黑石,至今這些石塊還遍布滿山,人稱“龍翻石”。當然文殊自有對付它的辦法,一聲咒語,便飛起兩座山,將這條惡龍鎮壓在山下。現在五台山北麵的繁峙縣境內有一處秘魔崖,便是小龍王的被囚之處。製服了小龍王之後,文殊將清涼石安放在一個山坡上,蓋起一座清涼寺,從此這五台山真的成了一個清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