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妖怪誌

浮尼

字體:16+-

黃河治理,向來是困擾中國古代王朝的一大難題。黃河下遊泥沙壅積,到清代已經極其嚴重,當時技術手段落後,清淤速度既慢,操作難度亦大,為束攏河水,隻好不斷加高河道兩側堤壩,結果河床越抬越高,遠遠高過兩岸村鎮城邑。每逢汛期雨季,水位大漲,一旦水漫堤潰,毀田傷命,為禍極巨。而整個清代曆史上,平均每半年黃河就要決口一次,有時甚至大規模奪溜改道,“神龍擺尾”,河水橫掃千裏,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實在是當時朝廷肘腋大患。為此,清廷極其重視黃河防務,每年撥出大筆款項,特別設置“東河總督”,專司河南、山東兩省黃河下遊河防。

公元1778年,也就是乾隆四十八年閏六月,河南馬店儀封十六堡段黃河決口,潰堤七十餘丈,八月汛期,堤壩進一步垮塌,決口坍塌到兩百多丈,大水經河南寧陵、永城,直灌安徽亳州,中原震動。

朝廷不敢怠慢,迅速撥款白銀五十五萬兩、漕糧三十萬石,指派擅於治水的文華殿大學士高晉率領一套河務班子,星夜馳赴河南協助救災。河防官員冒著大雨組織河工堵塞缺口,然而每每築起臨時堤防,總是在當天夜裏便即崩潰。決口遲遲不能完全堵塞,眼見百姓罹難,七十多歲的高晉憂急攻心,殉職在了工地上。乾隆帝憂心忡忡,繼而授命在治水方麵同樣經驗豐富的刑部尚書袁守侗、武英殿大學士章佳阿桂至前線勘辦。各路治水能臣絡繹赴援,救災物資源源不斷,朝廷態度已經相當明確:竭盡全力,務必平此水患。

絕望之中,有河工發現一條線索:河麵上有時會出現一片綠色的東西,遠遠望去,仿佛一群生有綠色羽毛的鵝。此物一旦出現,當天晚上,新堵塞的缺口必然垮塌,如響斯應,屢驗不爽。

那是什麽東西?若說是鵝,河水如此湍急,水禽怎麽可能浮遊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