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妖怪誌

石掬

字體:16+-

“出淤泥而不染”的北宋理學大家周敦頤,故居位於湖南道州(今永州市道縣)一條名叫“濂溪”的河流之畔。作為中國“理學”開山祖師之一、“程朱理學”之“二程”的老師,周敦頤生前“大音希聲”,其名並未特別顯揚,直到去世之後,由於南宋朱熹等人的鼎力推崇,他的學術地位方始真正確立,天下聞名。

南宋紹興九年(公元1139年),子弟後輩為周敦頤興建書院,傳承他教化育人的遺誌,這座書院,就是至今尚存的濂溪書院。

兩百年前,清代乾隆時期,江南名士袁枚的一位同鄉因為仰慕瀟湘山水、先賢風範,不遠千裏來到湖南道州,探訪濂溪書院,卻在此地無意間目擊到了一種神秘怪物。

濂溪書院舊址地處深山疊嶂之中,周圍千峰環列,十分荒僻,居民並不多,隻在山腳下有幾十家漆戶,靠進山采漆為生。漆樹的羽狀複葉同香椿很像,當地發生過誤食漆樹樹葉導致死亡的案例,所以官府特意在進山的路旁豎立石碑,提醒居民過客注意甄別。這塊石碑一豎,尋常遊客望而卻步,進山的人就更加稀少了。

人跡稀少,野獸就多了起來。袁枚的同鄉帶著一個隨從,問明了書院所在方向,沿漆樹林徒步進山,樵徑又窄又陡,主仆二人走出五六裏地,耳聽山風送來一陣異聲,抬頭看時,見那濂溪書院所在的山崖之上,密密麻麻趴著一大片東西,遠看好像鬆林,綿延數裏,蠕蠕而動。等走到近處時才看清,那一片東西竟然全是猴子!無數猴子如同蟲蟻,布滿了整片山崖峭壁,萬頭攢動,老少雌雄環集,吱吱亂鳴,發出淒厲的喧噪。

兩人何曾見過如此龐大的猴群,冷汗直冒,駭異至極,不敢弄出一點聲響,輕手輕腳地慢慢從那崖下走過,循山路轉到山頂。山頂恰可以俯瞰濂溪書院,此時再向下看去,更覺得崖壁上的猴群震撼離奇。忽見兩個猴子攀藤躍澗,如飛般奔上崖壁,在猴群間到處亂竄,兩隻前爪連搖,似乎是在傳遞什麽信息。已而群猴悉數起身,有些大猴背著小猴,有的三三兩兩攙在一起,緣著崖壁攀援而上,都擁到書院前麵的石台之畔,烏壓壓擠在一處,俯首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