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公元185年,黄巾之乱后的第二年。
这一年,天下最大的病痛是——凉州。
韩遂、边章、北宫伯玉,就像是整个机体的超级细菌,蔓延得太快了!
三月,崔烈拿五百万买了司徒,灵帝正心疼亏本呢,朝廷就接到了战报:北宫伯玉寇三辅!
三辅是哪儿?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是指掌管长安周边地区的三位官员。同时,也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西汉时,京都在长安,所以三辅是京畿,拱卫首都的。虽然,东汉京都在洛阳,但长安的战略地位也是极其重要,而且,大汉朝各位先皇的陵墓都在长安周边,更不能有一点儿闪失!
几个月间,北宫伯玉从攻陷金城,到入寇三辅,按我们现在的地理概念,就是从兰州打到西安来了!
灵帝立刻想起了大救星皇甫嵩,派皇甫嵩镇守长安,讨伐凉州叛军。不过,这回是彪悍的羌人,不是黄巾流寇,还真难搞!皇甫嵩僵持了四个月,一直没能取胜。
这时,宦官又现身了,因为皇甫嵩在冀州没收了赵忠的大宅子,还拒绝借钱给张让,这俩“皇帝的亲爹娘”就一块儿去说皇甫嵩的坏话。灵帝正为打仗花钱心疼呢,索性把皇甫嵩的左车骑将军免了,你不是打不赢吗?那好,朕换人!于是,主帅换成了张温。
我们看看这个阵容。张温为车骑将军,执金吾袁滂为副手,统帅破虏将军董卓,**寇将军周慎。临行前,张温还上奏特邀了一位,让他来参军事,这位就是现任别部司马孙坚。看来,现在的孙坚,已经很得大人物的重视了。
于是,董卓和孙坚,一个是雄起于西北的枭狼,一个是振威于东南的猛虎,算是第一次共事了。彼此都印象深刻啊!不过,这个深刻,效果却完全相反!
董卓对孙坚,是真喜欢。朝廷那些大官大将们,他都看不上眼,就孙坚这个生猛小伙让他瞧着就爱,怎么看怎么对路。后来关东群雄讨伐他的时候,董卓还说,那些人里没一个成器的,就孙坚这小家伙带劲儿,还算个人物!
孙坚对董卓,是真恶心。第一印象极差!孙坚觉得,董卓这货早就该死,留着肯定是祸害。我们来看看,孙坚是怎么想弄死董卓的。
当时,张温到长安,拿诏书召董卓来见,董卓磨磨蹭蹭半天才来,张温责问他原因,董卓甩个脸,老大的不乐意。
孙坚是参谋嘛,上前低声跟张温说,董卓不认错还这么张狂,应该以不按时报到的罪名,斩了他!
张温说,董卓在西边很有威名,还得靠他打羌人呢,现在杀了他,以后不好办啊!
孙坚说,明公您亲率王师,威震天下!难道还依靠一个董卓!我看这个董卓,第一,轻上无礼;第二,惑乱军心;第三,贻误军时……就该斩!他这么无礼,您还不斩,实在有损军威啊!
结果张温就是不听,还跟孙坚说,你先回去,别让董卓起疑心。
孙坚真是无奈,虽然他当了参谋,但毕竟军阶官衔什么的,不在人家那个级别,说话也没多大分量,只好不开口了。后来董卓占了京都,把朝廷祸害成了阎罗殿,孙坚更是无奈叹气:“唉!当初张公要是听了我的,哪还会有今天啊!”
俩猛人就这样第一次发生了对撞,结果是:
董卓说:帅哥,咱家喜欢你呀……
孙坚答:蠢狗!我就恨怎么没把你给干死呢!
不管他俩怎么相爱相杀,羌人还是要讨,仗也还是要打的。
张温这边总兵力十几万,进发到右扶风的美阳,怼上了边章、韩遂他们,董卓先上阵,一个遭遇战,打输了,于是陷入僵持。
不过战场上的事,永远瞬息万变,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东汉的运气向来诡异,老天能让皇帝们个个早死,能让天灾永无止休,但也偶尔会突然变脸,送上神奇的友好。比如光武帝刘秀创业的时候,正在血战中,老天却突降陨石,砸向了王莽的大军……那这回,该算又神奇了一次,友好了一回。
张温、董卓跟羌人们怼着,正一筹莫展呢,一天晚上,忽然,一道火流星划破漆黑的夜空,光芒足有十几丈,把韩遂、边章的大营照得亮堂堂的!战马都受了惊,全都呜哇叫个不停。这在羌人眼里,简直是天降灾难,大不祥啊!于是个个吓得要死,嚷嚷着要回金城。就这样,一道流星“哗啦”一下瓦解了羌人的意志,眼看就要四散奔逃了。
董卓一听大喜,真是老天助我!第二天,立刻跟几路将领合兵猛攻。其实,流星划过夜空的时候,羌人们虽然没跑,实际上就已经败了。现在哪还架得住董卓他们的强攻,一边逃一边被杀,几千人被斩首。汉军终于大胜!
羌人们一路没命地逃,心心念着他们的金城,从美阳一直跑到了榆中。美阳在哪儿?现在的陕西武功,都到咸阳了!榆中在哪儿?兰州!真是来得猛,去得也快,羌人们从兰州打到西安,好不惊悚。谁知一道火流星划过,又一路狂奔,从西安跑回兰州去了!
张温也率军一路猛追,追了1200多里,直到榆中。眼看这胜利的势头,要能一把灭掉叛羌,当然是最好的预期。于是,张温做了部署,兵分两路,一路是**寇将军周慎,搞定榆中的主力;一路是破虏将军董卓,去干掉另一支叛军先零羌。张温知道孙坚瞧不上董卓,就让他跟周慎一路。
就要到榆中了,孙坚向周慎献策说,这榆中城里没粮,羌人必须从外面运,就让我带领一万兵去截断他们的粮道,将军您以大军随后,羌人又饥又乏,必然不敢应战,最后只好逃奔羌族部落,我们再合力追击,凉州就能平定了!
孙坚这计策如何?应该说是个好计。虽然断粮道是常用计,经典计,算不上奇谋,但以当时的战况来看,很实际有效。可周慎不听。孙坚还是人微言轻,劝张温杀董卓,张温不理,劝周慎断粮道,周慎也看不上。而且,整个跟羌人的作战过程,孙坚也没能独当一面,就当了个参谋。在大人物眼里,他这个一穷二白的小子,靠宛城的军功刚刚晋升上来,论量级,当然远不能跟董卓他们相比。
周慎直接围了榆中城,表现得相当无脑,结果,断粮道的计策,被边章、韩遂给抢去了。两人分兵扼守住险要葵园峡,反而把周慎的粮道给断了!这个葵园峡,在兰州市东5公里,现在叫桑园峡,是黄河出兰州后的第一道峡谷,最窄的地方只有75米。边章、韩遂抢占天险,一把劫去了朝廷大军在黄河上的运粮船。
这下周慎可晕了。军粮被劫的消息一传出,立即军心浮动,眼看要控制不住了。没办法,只能撤军,越快越好!如果等到边章、韩遂再杀回来,损失没准多惨重呢!周慎败得仓皇,军械辎重什么的全扔了。
一起战败的孙坚好无奈,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猪队友,而是猪领导啊!相信这点,我们大家也都深有体会吧。
周慎这一路不战而败,还损失惨重。那董卓那一路呢?战绩又如何?也不怎么样!
董卓没干动先零羌,还被羌人给包围了。
董卓大军也断了粮,必须想办法逃跑。他就想了个计。当时,羌人把汉军围在一条河边,董卓就假装抓鱼,在河里修堤坝,一边修一边派兵大呼小叫地捞鱼。羌人真以为董卓是为了抓鱼吃,解决断粮的问题呢,于是也不理会。董卓的军队一边抓鱼,一边偷偷地渡河逃跑,羌人居然也没发觉。等董卓的军队过了河,都不抓鱼了,羌人这才反应过来,立即要追,谁知董卓最后还留了一手,已经把堤坝摧毁了!河水太深,根本渡不过去。
终于,董卓忽悠了纯洁的羌人,全身而退。在几位将军里,他还是战绩最好的,因为就他没受折损!加上火流星那一战大获全胜,斩了几千羌人,所以灵帝给董卓封了台乡侯,食邑一千户,成了唯一的功臣!
各军都臊眉耷眼地撤回来了。这次讨羌作战,除了一颗火流星的神威,朝廷就没打过胜仗!最得意的,当然是董卓。最郁闷的,自然是孙坚。碰上猪领导,神仙也无力啊。非但不听你劝,最后败了,你还要跟他一块儿背锅。比如说起葵园峡,后世早不知道周慎是谁了,但却会说,这是当年孙文台大败的地方,连葵园峡的景点介绍都会这么说!可见这猪领导果然是遗祸万年啊。
不过,仗也不算全白打,在战略上,还是有收获的。因为那颗火流星,一把把羌人从西安吓回了兰州,一时间也回不来,暂先不用担心三辅安危,不必惦记先皇的祖坟会不会被挖了。
那么,就让灵帝先缓一口气吧。羌人们回了金城,也需要一段时间,酝酿更大更闹腾的波澜呢!
在这里,给读者们写几句话。
凉州的故事,在三国里,既自成一体,又跟中原时局紧密联系,而且占了相当比重。凉州人物也各有特色,有义气忠贞的汉家英雄,比如盖勋、傅燮;有心路曲折的反叛人物,比如韩遂、边章;有相当羌化的悍猛武人,比如扶风马氏家族。凉州有大汉的统治秩序,也有浓郁的异域特色,是一段看上去混乱复杂、但细读却神秘有趣的历史。
所以这部三国,给了凉州相当的笔墨,对“说透三国”的宗旨来说,也是应该的。
写到西羌,我常常会想起小时候,因为喜欢地理,特别痴迷于高原和西部。记得某古老电视剧里的一首插曲,曾深深触动了那时的小小心灵哇!
当年走西羌,
月明西海上,
烟紫山蓝雪晴后,
云白水清大漠黄。
回首意茫茫。
真的是——“回首意茫茫。”好,就让我们继续西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