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柳林風聲》學寫對話

閱讀總結

字體:16+-

《小熊維尼》的作者艾倫·亞曆山大·米爾恩十分喜愛《柳林風聲》,他認為,一個人可以通過辯論,發現大多數書籍的優點,並在辯論的過程中理解對手的觀點,甚至在最後發現這種觀點可能是正確的。但是,《柳林風聲》不會引起任何爭辯,它無可爭議。

《柳林風聲》是全世界許多孩子的必備枕邊書,故事本身的可讀性、耐讀性和趣味性我們不再贅述,也如米爾恩所說,這本書的優點無可爭辯。現在,我們不妨細細總結一下它在寫法上有哪些具象化的優點,以便你能在閱讀後進一步消化吸收,並應用到今後的寫作當中。

首先,多處經典對話展現人物性格,推進劇情。

什麽是好對話?有兩個重要標準。第一,即對話要符合人物性格、當時的場景和正在發生的事件。這一條其實不難理解。書中四位主人公性格完全不同,哪怕你將說話人的身份隱去,同樣能看出這是誰說的話。當然,在寫作時涉及另一個問題,即你塑造的人物一定不能雷同或扁平化,否則人物的對話就會高度相似,分不清是誰在說話,讀者無法代入,更無法順利推進劇情。那麽,如何寫出精彩的對話呢?把你自己帶入到故事中,想象人物所處的環境,把控他的心理,將他要說的話自然而然地寫出來。寫完後不妨大聲讀出來,將過於文學化和口語化的表達去掉。第二,對話講究水到渠成。故事發展到一定階段,人物不吐不快,才是好對話。比如,作者省去了獾把蟾蜍拉進吸煙室的批評之語,卻在文章末尾安排了獾對蟾蜍的批評教育。

其次,伏筆貫穿全書,讓人回味無窮。

我們知道本書最初由一個個睡前故事組成,我們在閱讀中也能感受到幾乎每一章都有一個很妙的結尾,獨立成篇也並不突兀,但作者巧妙地將其串聯成長篇故事的根本原因在於伏筆的巧妙應用。伏筆在小說中應用較多,甚至有人說,沒有伏筆的小說是不完整的。《柳林風聲》主要講述了鼴鼠、河鼠、蟾蜍和獾之間的友誼和成長故事,但更細致點兒說,鼴鼠和蟾蜍的冒險和成長是主線。作者從鼴鼠的冒險寫起,他獨自去野林拜訪獾時被野林裏的小動物嚇壞了;鼴鼠脫險後與朋友們閑聊時提到了蟾蜍癡迷汽車,看似閑筆,其實是在為後麵蟾蜍闖禍坐牢並逃出來的一係列冒險埋伏筆。這些隱約可見的伏筆預先對聰明的讀者作了暗示,當情節被推進起來後,讀者回過頭來去看作者前麵的伏筆,必然會忍不住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