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讀的中國史係列(全3冊)

正名主義

字體:16+-

孔子哲學的根本觀念,依我看來,隻是上篇所說的三個觀念:

第一,一切變遷都是由微變顯,由簡易變繁賾。所以說: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知道一切變遷都起於極微極細極簡易的,故我們研究變遷,應該從這裏下手。所以說: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韓注:“極未形之理曰深,適動微之會曰幾”)。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誌;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

“深”是隱藏未現的。“幾”字,《易·係辭》說得最好:

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舊無凶字,義不可通。今按孔穎達《正義》雲:“諸本或有凶字者,其定本則無也。”是唐時尚有有凶字之本。今據增)。

孔子哲學的根本觀念,隻是要“知幾”,要“見幾”,要“防微杜漸”。大凡人生哲學(即倫理學),論人生行為的善惡,約分兩大派:一派注重“居心”,注重“動機”;一派注重行為的效果影響。孔子的人生哲學,屬於“動機”一派。第二,人類的一切器物製度禮法,都起於種種“象”。換言之,“象”便是一切製度文物的“幾”。這個觀念,極為重要。因為“象”的應用,在心理和人生哲學一方麵就是“意”,就是“居心”(孟子所謂“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之存心)。就是俗話說的“念頭”。在實際一方麵,就是“名”,就是一切“名字”(鄭玄說,古曰名,今曰字)。“象”的學說,於孔子的哲學上,有三層效果:

(一)因為象事物的“動機”,故孔子的人生哲學,極注重行為的“居心”和“動機”。(二)因為“象”在實際上,即是名號名字,故孔子的政治哲學主張一種“正名”主義。(三)因為象有仿效模範的意思,故孔子的教育哲學和政治哲學,又注重標準的榜樣行為,注重正已以正人,注重以德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