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黃昏

第八章 大清皇帝和洪憲皇帝

字體:16+-

從1912年春到1924年冬,在民國的這13年裏,皇帝和總統同住在京城腹地。對清廷而言,這是清王朝的末日餘暉,對民國來說,這是黎明前的黑暗,不過烏雲壓頂,仿佛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西方國家並不理解,皇帝退位後還能保留尊號,這顯然有些不正常。他們認為,民國政府為皇帝保留這些特權不過是出於禮節,給這位名存實亡的亡國皇帝保留最後的尊嚴罷了。許多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很快便將“優待條件”遺忘,哪怕他們看過裏麵的內容。

在他們看來,宣統帝和其他退位的皇帝沒什麽區別,所以他們按照歐洲一貫對前君主的稱呼,稱宣統帝為“前皇帝”。在歐洲人看來,這個稱呼很適合宣統帝,因為不管這個在紫禁城的孩子怎麽稱呼自己,他都已不再是中國的皇帝。然而,有些人隱約察覺到,和歐洲退位的君主不同,溥儀事實上還保留有皇帝的朝廷和龍椅。所以,不管稱他為“皇帝”還是“前皇帝”,似乎都不太合適,於是在中國的西方人做出折中處理,管他叫“小皇帝”。

按照和民國簽訂的正式協議,皇帝被允許保留尊號,但協議中並未提及“皇帝”前麵要加上“前”或者“小”,所以很多人對此感到懷疑,“為什麽民國會允許一個自稱‘皇帝’的人留在其首都呢?”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合理,也很容易回答。民國並不傻,皇帝雖然保留尊號,但按照漢語的措辭要求,其尊號並沒有“大清皇帝”的意思。

西方人對中國皇帝的稱呼都要和朝代緊密相連,而不是疆域意義上的皇帝。在中國,改朝換代的時候,國號也要相應做出改變。比如,公元618年李淵建立新王朝,定國號為“大唐”;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新王朝,定國號為“大宋”;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新王朝,定國號為“大明”。曆代皇帝在其統治時期,不管疆域大小,都會在名稱後加上“國”字,比如“大唐國”“大宋國”或“大明國”,這也就意味著朝代為唐朝、宋朝或明朝。“大”這個字被視作一種尊稱,有“偉大”之意。按照中國人的傳統,如果王朝傾覆,那麽就不再使用“大”來稱呼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