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黃昏

自序

字體:16+-

1901年7月25日上午11點左右,一位羞澀而帶著孩子氣的中國貴族在香港登陸。他身著華袍,頭戴最高品秩的紅色頂戴花翎。在碼頭,一群英國官員代表當地政府迎接他及其隨從的到來,我就是其中之一。路旁擠滿了好奇而靦腆的中國人。護衛隊攔住圍觀的人群,以示恭敬。四名紅衣轎夫迅速將他抬離岸邊。15分鍾後,轎子停靠在總督府前門,在那裏,他受到了英國直轄殖民地總督的迎接。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然而,港英當局按照醇親王的意願,取消了大多數的禮儀。當他乘坐德國艦船“巴伐利亞號”駛入港口時,沒有英軍向他敬禮,也沒有岸炮齊鳴歡迎,他上岸時,也沒有儀仗隊迎接他。因為,他此行肩負著一項恥辱的任務。在任務尚未完成前,作為一位中國皇室貴族,他不願接受任何禮遇。在醇親王踏上香港土地的1年零35天前,一位德國駐華公使在北京的大街上被一名“拳匪徒”殺害。1900年6月20日,德國公使克林德遭到槍殺,震驚世界。它標誌著中國曆史上“圍攻使館區”悲劇事件拉開序幕。

如今,按照獲勝聯軍強加給清廷的屈辱和平條件之一,朝廷必須派一位親王親赴德國,代表大清國天子屈尊向德國皇帝悔過謝罪。長期以來,在中國人眼裏,德國皇帝說得好聽不過是一個藩屬國王,說得不好聽就是蠻夷首領罷了。

我當時做了一些記錄(目前該文件存檔於唐寧街),其中寫道:“按照中國朝廷的慣例,盡管醇親王不能成為皇位繼承人,但他的兒子卻有機會繼大統,成為大清皇帝。因此,這無疑會使醇親王本人對中國政局的未來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這段評論準確預示了醇親王未來的命運。他從德國返回後,太後將其親信、時任直隸總督兼軍機大臣榮祿的女兒許配給他。1906年初,他們的長子誕生,取名溥儀,是為大清國的末代皇帝。而醇親王作為攝政王,成為當時兵荒馬亂的中華帝國的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