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第一杯茶(入門級別)

小滿

字體:16+-

蜜脂泉瀹寶洪茶

桑葚紅了有盈滿

九華甘露境閑閑

·蜜脂泉瀹寶洪茶

知道張充和,是我在2008年去湘西鳳凰古城一遊的收獲。當時讀完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便忍不住借道去了鳳凰古城,去看沱江,看江邊的吊腳樓,看吊腳樓上清秀純真的翠翠的影子。

在鳳凰,沿著窄窄的叫迥龍閣的巷子,我一直向東走,瞻仰了沈從文先生的墓地。在那塊孤零零的大石頭上,也就是墓碑的背麵,我看到了張充和的題字:“不折不從,星鬥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

張充和的楷書,結體端莊靈動,氣息高古,難怪書法泰鬥沈伊默評價說:“張充和是明人學晉人書。”鳳凰之行,我對張充和有了較深的印象。後來,陸陸續續,閱讀了數本關於她的書籍。

雲南寶洪茶,我是從張充和的《雲龍佛堂即事》詩裏,初次看到的。她的詩這樣寫道:“酒闌琴罷漫思家,小坐蒲團聽落花。一曲瀟湘雲水過,見龍新水寶洪茶。”充和先生的這首詩,寫於抗戰時期流寓昆明期間。當時,她借住在昆明的雲龍庵,參加完酒宴後,撫一曲《瀟湘水雲》,坐佛堂的蒲團上,用雲南見龍潭的泉水,瀹泡著清香的寶洪茶。她琴罷品茶,聽窗外簌簌的落花,思念著處於戰火紛飛中的家鄉。

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說“寶洪之片茶,為茶之極品”。寶洪茶確實質佳量少,據翔實的數據統計,年產量不足五百公斤。寶洪茶,產於雲南宜良縣寶洪寺周邊的寶洪山上,海拔約一千八百米,種植曆史有一千二百餘年。寶洪茶性寒,香高特異,民間流傳有“屋內炒茶院外香,院內炒茶過路香,一人泡茶滿屋香”的說法。陳化的老茶,具有清火解熱的藥效。每年的雨水節氣開采,清明前五日前結束。陳霆其《雨山默談》中寫道:“寶洪茶為天下第一。有司包貢之餘,例饋權貴與朝士之故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