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金融學

結束語:金融危機嬗變定理

字體:16+-

在第六章我們探討過金融危機的成因,在這裏我們對創新與金融危機的關係做進一步梳理,這個命題也是我們整個小鎮金融故事中的主要結論,姑且稱其為“金融危機嬗變定理”。

金融危機的真正成因是創新帶來的社會前進動力的衰退,金融隻是危機的貨幣表現;危機可能被金融市場觸發,也可能被任何一個外部因素觸發;真正消除金融危機,最根本的方法不在金融體係之內,而是以創新創造新市場,再以新市場吸納資金。

我們用了一本書講述華夏小鎮創新與金融的嬗變,就是想告訴大家:危機雖然被冠以“金融”之名,然而金融並不是罪魁禍首。您可能注意到,小鎮金融故事裏金融監管的戲份並不多,危機成因既然在於創新嬗變,無論金融監管模型多麽複雜,無論監管規則多麽嚴格,終究無法突破經濟學規律,如果規律可以超越也就不能稱其為規律。

那人類究竟如何治理金融危機呢?讓我們順著曆史的邏輯來尋找那失落已久的答案,或者說被有意無意間忽略的答案。

你可還記得我們第三章提出的“生存經濟”概念?將那個時代人們的生存狀況打一個比喻:“就像站在齊頸深的水中,稍有微波就能將人淹沒。”幾十萬年的人類曆史,其實脫離生存經濟至今不過數百年。關於人類這段曆程,最明顯的例證是生產工具沒有革命性變化,始終是鐵製農具和耕牛。如果生產工具沒有變化,產出便不可能有革命性改變。

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入了流光溢彩的摩登世界,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這樣描述:“屠夫、釀酒商、麵包師給我們提供食品,他不是出於仁慈,而是為了從我們這裏得到回報。”人們在市場上得到回報,也在市場上實現利潤最大化。在每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情況下,就會被一隻看不見的手牽著,去實現一種他原本無意實現的目的,這隻手就是看不見的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