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路無盡(修訂版)

花茶篇

字體:16+-

茉莉理氣散鬱結

茉莉花茶,是許多老人記憶裏的一抹芬芳,溫馨沁人。過去,北方地區的講究人,清早起床漱口後,先沏上一壺“高末”,喝足了再吃早點,美其名曰“衝龍溝”。這“高末”,就是茉莉花茶的碎末末。很多老北京人,無一例外,是喝著或熏著“高末”的香氣長大的。看電影、聽京戲,戲裏戲外,很多人隻要有口飯吃,肯定要弄壺“高末”喝喝,這就是老一輩人在困苦年代裏的風雅。

花茶,又叫“香片”。根據所用鮮花的不同,可分為玉蘭花茶、桂花茶和珠蘭花茶等,我們平常所說的花茶,一般是指茉莉花茶。曆史上,最早飲花茶的,當屬屈原了,他在《離騷》中寫道:“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代時,花茶可能已經出現。韓偓的《橫塘》詩雲:“蜀紙麝煤沾筆興,越甌犀液發茶香。”此處的“犀液”,即是桂花的芳香物質。或許,這就是引花入茶、花益茶香的源頭。

到了宋代,蔡襄《茶錄》記載:“茶有真香,而入貢者,微以龍腦和膏,欲助其香。”宋代,作為貢品的小龍團茶,需要加入名貴的龍涎香,以增加香氣。蔡襄又說,民間多不用,以免香奪茶之真味。但是,“玩芳味,春焙旋熏”,玩味茶時,多了一種滋味,豈不也是妙趣橫生的雅事?黃庭堅是引花入茶的堅定支持者,他在《煎茶賦》裏寫道:“不奪茗味,而佐以草食之良。”黃庭堅認為:“寒中瘠氣,莫甚於茶。”所以喝茶時,應該加些核桃、鬆子、蘼蕪、甘菊等,“既加嗅味,又厚賓客”。他又說:“少則美,多則惡,發揮其精神。”這又何樂而不為呢?由此可見,北宋的文人已經把甘菊等花卉拌入茶中飲用。宋金時,蔡鬆年有詞:“纖苞暖,釀出梅魂蘭魄。照濃碧,茗碗添春花氣重。”此時的瑞香花,香浮著文人的茶盞,倍添韻致。南宋時,陳景沂的《全芳備祖》說:“茉莉烹茶及薰茶,尤香。”宋代以茉莉薰茶,以花助茗,已很普遍,但其薰茶工藝,尚未見之於文獻。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