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路無盡(修訂版)

碧螺峰下明前春

字體:16+-

在綠茶中,呈花果香、且最能觸動心底柔情的,則非碧螺春莫屬。碧螺春具有“一嫩三鮮”的特點,即是采摘一芽一葉,芽葉嫩、色澤鮮、香鮮靈、味鮮美。清末李蓴客讚美碧螺春,有詩雲:“龍井潔,武夷潤,岕山鮮。瓷甌銀碗同滌,三美一齊兼。”戴震在《茶說》中寫道:“茶以碧螺春為上,不易得。”當然,上佳的碧螺春,確實難得。戴震所表述的,是和其他綠茶的比較而言。碧螺春的色、香、味,不減龍井,而鮮嫩過之。

一提到碧螺春,我們常會想起東山碧螺春。其實,碧螺春起源於蘇州太湖的西山,又稱西洞庭山。東洞庭山,簡稱東山。東山三麵環水,北麵倚山而與陸地相通。西山,四麵環水,是中國內陸湖的第一大島。1994年,在太湖大橋沒有建成之前,西山產的碧螺春,要坐輪渡,出太湖,運到東山售賣,這就是西山碧螺春不為市場所知的重要原因。個人以為,西山的湖光山色、生態環境更美,茶品更幽。煙雨浩渺的太湖,矗立著七十二峰,其中四十一峰在西山。

西山桃花樹下的小青茶

追溯碧螺春的曆史,宋代時,已為“吳人所貴”,列為貢茶。北宋朱長文的《吳郡圖經續記》寫道:“洞庭山出美茶,舊為入貢。《茶經》雲,長洲縣生洞庭山者,與金州、蘄州、梁州味同。近年山僧尤善製茗,謂之水月茶,以院為名也,頗為吳人所貴。”明代陳繼儒在《太平清話》的記載,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說:“洞庭山小青塢出茶,唐宋入貢,下有水月寺,即貢茶院也。”從以上文獻可知,碧螺春的前身叫水月茶。不過,當時貴為貢茶的水月茶,還是蒸青團茶。有詩為證:“鷗研水月先舂焙,鼎煮雲林無礙泉。”清末詩人,李慈銘的《水調歌頭·碧螺春》中也有:“誰摘碧天色,點入小龍團,太湖萬頃雲水,渲染幾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