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影中的日本

第十章 武士的教育和訓練

字體:16+-

在對武士的教育中,首先應遵守的一點就是品質培養,而不是重視思維、知識、辯論等精細才能。前麵已經說過,美學修養在武士的教育上起著很大的作用。它是有教養的人所不可或缺的,但在武士的訓練上,卻不是本質,最多也就是附屬品。智力超群當然是受尊重的。但是用來表現智力的這個“知”字,主要意思是智慧,而知識的意思隻處於次要地位。支撐著武士道整個架構的三個腳被稱為智、仁、勇。武士本質上是行動的人。科學在他的活動範圍之外。他隻在有關武士的職責方麵來利用它。宗教和神學則歸之於僧侶,武士隻是在有助於培養勇氣時才會參與其中。正像一位英國詩人所說,武士相信“不是信條拯救了人,而是人使信條正當化。”哲學和文學構成他的智力訓練的主要部分。但是,在學習這些內容的時候,他所追求的並非客觀真理——文學主要是為了消遣而去學習的,而哲學如果不是為了闡明軍事或政治問題,就是作為品質形成過程中的一種實踐方式。

綜上所述,可見武士道教育中學習的課程主要是由擊劍、箭術、柔術或柔道、馬術、矛術、兵法、書法、倫理、文學以及曆史等組成,這些內容不足為奇。在這些課程中,對柔道和書法或許還要稍作說明。之所以特別強調書法,恐怕是因為我國的文字具有圖畫的性質,因而具有藝術價值的原因,再者,筆法被認為能表現一個人的性格。柔術,如果給它下一個簡單定義的話,勉強可以看作是把解剖知識應用於攻防的目的。在不依賴於肌肉的力量這一點上,它與摔跤是不一樣的。再者,它不同於其他攻擊方法之處還在於它不使用任何武器。其特點在於抓住或打擊故人身體某個部位,使他失去知覺,以至不能抵抗。其目的不是殺死敵手,而是使他暫時失去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