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來如此:胡適說佛

中國禪學的發展02

字體:16+-

不過從前的禪,既覺得過於繁瑣,自有簡化的必要。當時從印度傳入一種《阿彌陀經》,很簡單(按:隻一千八百餘言,人稱為“小經”);上次所說的印度禪,有五種安般法門,其中的念佛觀便是“淨土宗”的法門,《阿彌陀經》便是念佛觀的經典。此經外,尚有《無量壽經》等。經中說西方有一淨土,叫做極樂國。那裏有無量福,無量壽,無量光;有阿彌陀佛(按:梵語Anlita,即無量之義);有四時不謝之花,八節長春之草,花鳥都能念經,滿地盡是琉璃。欲至其地惟有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兩字,梵音讀作“哪嘛”(Namo或Namah),是敬禮的意思。隻有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便可到極樂世界,何等簡單!這是當時佛教簡單化的運動。

到五世紀前半期,慧遠有一個弟子,同時並是鳩摩羅什的弟子,叫做道生(歿於434年),現在蘇州虎丘還有一個生公說法台,就是相傳“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地方。道生很聰明,得南北兩派之真傳,以為佛教還要簡單化。他相信莊子所說的得魚可以忘筌,得意可以忘象,以為隻要得到真的意思,隻要抓住佛教的要點,則幾千萬卷半通不通的翻譯經典,都可以丟掉。把印度佛教變成中國佛教,印度禪變成中國禪,非達摩亦非慧能,乃是道生!他創了幾種很重要的教義,如“頓悟成佛”,“善不受報”,“佛無淨土”等。“善不受報”是反對那買賣式的功德說;“佛無淨土”是推翻他老師慧遠所提倡的淨土教;至於“頓悟”說,更是他極重要的主張。與頓悟相反的為漸修。佛家從數息到四禪定,從四禪定到四念處,都是漸修。隻抓著一個要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便是頓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我們聽慣了,不覺得什麽,其實在當時是一句大逆不道的話。因為如此則十二部大經典完全無用;所有一切儀式,如禮拜、懺悔、念經、念佛,以及寺觀、佛像、僧侶、戒律都成廢物;佛教起了大的革命。主頓悟的,叫做頓宗,主漸修的,叫做漸宗。那時涅槃經從印度輸入,尚不完全,僅譯成了一半;生公以為涅槃經中,說過“一闡提人(icchantika,即不信佛教的)皆具佛性”,更為極端的頓悟說。因此,舊日僧徒便說他“背經邪說,獨見忤眾”,把他驅逐出去。他當臨走時,於四眾之中,正容起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