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給中學生的作文課(全3冊)

02

字體:16+-

正當沈葆楨全力以赴造船強軍,希冀為病弱的大清帝國快快生肌長肉、補氣壯骨之時,列強也加快了對中國的挑釁蠶食。

與馬尾一水之隔的台灣,曆經荷蘭人侵占、鄭成功收複,後又回歸祖國。島上隻有薄弱的清兵守備,管理鬆散。日本早就對台灣垂涎三尺,日本是一個島國,其傳統文化中的海盜基因、擴張本性難改。無時不在尋機挑釁,總想咬鄰居一口。

一八七一年冬,時屬中國藩國的琉球派六十九人往廣東中山府納貢,返途遇風暴漂至台灣,淹死三人,餘六十六人誤入當地高山族的一支“牡丹社”住地。時高山族還未開化,有殺人取頭之習,多者愈受尊敬,推為酋長。又有五十四人被追殺,餘十二人被知縣保護,送至省城福州。修養一段時間後,送回琉球。此事與日本毫無幹係,一八七三年日派員到華交換通商條約,借機質詢兩年前的殺人之事。中方答:“台、琉二島皆屬我土。殺人之事,裁決在我,與貴國何幹?”但日人已鐵心要侵台,繼續在做文章。一八七四年三月,日照會清政府:“前年冬,我國人漂流其地,被殺戮者數十名,我政府將出師問罪。”這種強找借口,占你一地,甚至滅你一國,向來是帝國主義的本性。就像一條狼對一隻羊說:“你的鄰居吃了我窩邊的一棵草,所以我要吃掉你。” 即使沒有借口,它也可以隨便製造一個。一九三七年的盧溝橋事變,就是日軍假說他在訓練中走失一個士兵,要強入宛平城尋人,接著就開槍開炮,占北京,占華北。

一八七四年四月,日本判斷清政府不敢抵抗,正式宣布組織遠征軍侵台。五月十七日日軍三千五百人在台灣南部登陸。清政府反應遲鈍,到五月底才連忙下旨:“沈葆楨著授為欽差,辦理台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 沈接任後提出,一邊辦外交,以理屈敵;一邊“儲利器”積極戰備。要求速購兩艘鐵甲艦,並召回馬尾船廠經年所造的,已在天津、山東、浙江、廣東等沿海服役的各艦備用。又建議速鋪廈門到台灣的海底電纜,以通軍情。他擺出決戰之勢,以震懾日本之野心。隨後沈於六月十九日到達台灣,坐鎮指揮。而這時日軍已控製了台南的地盤。所到之處一如後來侵華時的三光政策,到處**燒殺。日人之本性原本如此,國策以侵略為本,治軍以獸性為綱,育人用武士道精神。我高山族同胞一麵以原始刀矛奮起抵抗,一麵請求沈葆楨保護,願協同官軍一致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