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中的二十四節氣:秋

第一部分 氣象特征

字體:16+-

“嫋嫋涼風動,淒淒寒露零”,白居易在詩中點明了寒露節氣的主旨——變冷。“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寓意天氣將要從涼爽轉變為寒冷。的確,在這個節氣前後,全國大部分地區將進入深秋,東北則可能入冬。除了台灣和華南沿海,我國的台風登陸季節也將結束。寒露比白露晚了一個月,和白露相比,寒露時的露水已有寒意,故而得名。

寒露節氣在每年的10月8日前後。這個時期,用“金秋送爽”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也很好地概括了溫度和濕度“雙降”的天氣狀況,要格外注意保暖。不過,節氣是對天氣的提煉和濃縮,而且最適用於古人生活的中原地區。

寒露也表現為氣溫的大幅波動,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比如在有的年份裏,華南和福建此時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天。所以,各地還是要根據氣溫變化,靈活增減衣物。

金秋送爽

寒露節氣時,雖然氣溫波動幅度大,偶爾還會回暖,但總體上幹冷空氣越來越強,全國氣溫越來越低。氣象資料顯示,寒露時漠河等地的氣溫已經降到零下5℃以下,大小興安嶺、長白山、阿爾泰山區和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已經低於0℃,長城以北地區氣溫基本上都低於5℃,長江以北地區氣溫基本上都低於15℃。而最低氣溫高於20℃的區域,基本上都在南嶺至武夷山以南,隻有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幾個省了。

東北、新疆、青藏高原一帶的人們必須穿棉衣了,在北方其他地方也必須穿夾克外套;除了華南、福建和台灣外,南方地區的人們需要換上長袖,甚至還要準備夾克外套備用。不過此時,華南、福建和台灣仍然在夏季,可以穿短衣短褲,尤其是海南南部和南海諸島,還是一派盛夏景象。

為什麽會形成這種局麵呢?這是因為我國的地形多山,冷空氣南下要越過重重障礙。第一道屏障就是長城附近的山脈,這也可以解釋為何長城內外的氣溫差別這麽大;之後是江南丘陵,最後是南嶺和武夷山。當冷空氣跨過南嶺和武夷山後,本身力量就是強弩之末,再受到溫度28℃以上的南海和台灣海峽海水的影響,自然降溫能力弱小,無法撼動華南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