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中的二十四節氣:夏

第三部分 節氣習俗

字體:16+-

促織

[宋] 楊萬裏

一聲能遣一人愁,終夕聲聲曉未休。

不解繅絲替人織,強來出口促衣裘。

荷花生日

古往今來,愛荷之人不計其數,詩詞文獻中對荷花的讚詠更是多得數不過來。荷花盛開在農曆六月,人們對其太過喜愛,以至於將六月稱為“荷月”,將這個月的二十四日定為荷花的生日。清人顧祿在《清嘉錄》中說:“是日,又為荷花生日。舊俗,畫船簫鼓,競於葑門外荷花**,觀荷納涼。今遊客皆艤舟虎阜山濱,以應觀荷節氣。或有觀龍舟於荷花**者。小艇野航,依然畢集,每多晚雨,遊人赤腳而歸,故俗有‘赤腳荷花**’之謠。”小船在荷塘上漂漂****,人們邊賞花,邊感受“接天荷葉”中的清爽,常常流連忘返,不覺間已下起了雨,隻得脫下鞋,光著腳跑回家,戲稱“赤腳荷花**”。

送大暑船

浙江台州等沿海一帶,大暑節氣裏有送“大暑船”的習俗。相傳晚清時,大暑前後病疫肆虐,人們認為這是由“五聖”——張元伯、劉元達、趙公明、史文業、鍾仕貴所引發,便在江邊修建五聖廟,祈求平安健康。大暑這天是集體祭拜五聖的日子,漁民們要將載滿供品的大暑船抬至碼頭。大暑船的大小和普通的大號捕魚船差不多,船身為藍色,船上設有神龕和香案。活動當天熱鬧非凡,敲鑼打鼓、放鞭炮,數十位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行進在街道上,後麵緩緩跟著祈福的人群。盛大的祈福儀式就在碼頭舉行。儀式結束後,船由一兩位資格老的船員駛出漁港,他們乘所帶的小舢板返回,任憑大暑船隨潮水漂向大海深處。

鬥蟋蟀

大暑到秋末,是田野裏蟋蟀活動的頻繁期。鬥蟋蟀在古代是一項全民遊戲,從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對鬥蟋蟀格外癡迷,每年給皇帝的貢品中便有蟋蟀一項,甚至還出現了官方舉辦的比賽。這項活動發源於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中下遊,始於唐代,盛行於宋代,清代時越加完善講究,不僅有專門的地點,還有一套專用工具。挑選蟋蟀的門道就更多了,比如,有“仰頭、卷須、練牙、踢腿”症狀的不能選,顏色上“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黃”。參賽蟋蟀須在同一級別,重量與大小相當。主人用特製的日草或馬尾鬃引戰,鬥到難解難分時,真是恨不能親自上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