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中的二十四節氣:春

第三部分 節氣習俗

字體:16+-

觀田家

[唐] 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裏。

龍頭節

“二月二,龍抬頭。”在驚蟄前後,有一個人們熟知的農曆節日,俗稱“龍頭節”“青龍節”。民間相傳,這一天龍神會從沉睡中醒來,升向天空。這個時期很多地區降水增多,古人認為這是龍神顯靈,春臨大地,萬物複蘇,視為祥瑞之兆。

古代天文學家根據日月五星的運行軌跡把天空劃分為二十八星宿,以此來表示日月五星的運行和位置。其中,東方的七個星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人們稱它“東方蒼龍”。“二月二”不僅有大地生機盎然的變化,在天象中,“東方蒼龍”中的龍角星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預示“龍抬頭”。

為了春耕的順利進行,龍頭節這天是和龍神套近乎的日子,餃子要稱“龍耳”“龍角”;米飯稱“龍子”,煎餅烙成龍鱗狀,稱“龍鱗餅”。這天給孩子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的吉祥寓意,祝福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

炒蟲

俗話說:“驚蟄過,百蟲蘇。”春雷過後,昆蟲們紛紛鑽出泥土,開始活躍起來,這裏麵當然也包括不少害蟲。於是,各地都會舉行一些寓意驅趕害蟲的活動,企盼害蟲遠離自己和家人,也不要到田裏去搗亂,“炒蟲”便是其中之一。

“炒蟲”不是炒真蟲子。在山東地區,家家戶戶炒黃豆,爆炒黃豆時,鐵鍋裏發出的劈裏啪啦聲越響,代表害蟲被消滅得越徹底。在客家地區,人們炒豆子、米穀、南瓜子、向日葵子以及各種蔬菜種子,炒熟後分給自家和鄰居家的孩子吃。有些客家人還會做芋子飯或芋子餃,因為芋子看上去像“毛蟲”,吃過芋子飯,期盼毛蟲不會出來禍害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