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別人真的是好事嗎

“我知道什麽是為你好的!”

字體:16+-

業餘心理學家、公知如是說

在過去的幾年裏,您究竟有多少次是聽從了別人的建議才做某事的?我這裏所指的可不是您的家庭醫生囑咐您早上在餐後服藥,或者是汽車修理師傅推薦您換一個新的冬季輪胎。這種類型的建議通常都是實用的。其實我在這裏的意思是這樣的:例如我的母親,她建議要對孩子們更加嚴格一點兒:這些孩子都恨不得在你鼻子上跳舞了!或者是某個朋友,他對您講您應該管管您的啤酒肚了,他還要求您陪他一同去健身房。簡而言之,我指的是那些實際上讓您很不舒服的(還有對您而言或許根本就不適合的。)行為轉變的建議。也許您已經不由自主地在心裏說道:“我不允許別人討論我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我的母親!”,或者:“我從來就很討厭健身房,他怎麽還給我提這個點子!”那麽歡迎您加入這個俱樂部,這兒的人正是那些最渴望給出建議,但如果讓他們自己接受這種建議,他們又會立刻變得十分倔強的人。

大多數好的建議其實自始自終就是注定失敗的,因為人隻有當能預見的回報遠大於所需的努力時才會願意去改自己。還有一點也很重要:改變帶來的回報(更確切地說是目標狀態或者目標行為)能有多大的吸引力並不是由建議提供者來決定的,而是由這個建議的需求方來決定。或許您就是喜歡您孩子這種頑皮活潑的樣子,或許您根本不在意您的啤酒肚。那我們可又談到了那副眼鏡,透過這副眼鏡我們觀察著這個世界。大多數提供建議的人透過這副眼鏡來審視他人的生活,這其中還定會穿插著類似於“好吧,如果我在你的位置上,我就會做……”或者“如果我是你的話,我就會……”的表述。但我畢竟不是你。還有類似於“你為什麽不……?”這種話,總是帶著誤解,畢竟對於A來說很容易的事情,對於B來說未必如此,否則B或許已經試過了這條路。生活模式和價值觀的差異越大,我們用於評價才戴的這副眼鏡的屈光度區別就越大。如此一來就會出現一些不情願且很奇怪的建議,遵循了這些建議後,玩朋克的就會把電吉他放在角落裏吃灰,把頭發給梳順了,老老實實地到沃爾納叔叔那裏當學徒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