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文集(全十二冊)

超越快樂原則

字體:16+-

1920

楊韶剛 譯

高申春 校

楊韶剛 修訂

按語

本篇是弗洛伊德後期主要著作之一。他提出,人的行為的主要動力,除了快樂原則及由此派生出來的現實原則外,還有一條更基本、更符合人的本能的原則,它的作用超出了快樂原則,這就是強迫重複原則,它要求重複以前並回歸到過去的狀態。作為生物惰性表現的本能,正具有這一特征。像人這樣的有機體,因本能固有的保守性,也有恢複原初的無機狀態的傾向,可稱為死的本能。因此,弗洛伊德在這部著作中,修正了他早期的本能學說,第一次提出人存在著死的本能與生的本能,並把這兩種作用相反、同時並存的力量的鬥爭視為整個生命運動曆程的決定者。

英文版編者導言

弗洛伊德在第2版中做了大量的補充,但是,後來的一些改動是無足輕重的。本譯文是對1950年出版的版本的一個略有改動的版本。

正如在他的通信中所表明的,弗洛伊德於1919年3月開始撰寫《超越快樂原則》的第一個草稿,在第二年5月他報告說,該草稿已告完成。就在同一年的5月,他完成了《怪人》(1919h)這篇論文,其中包括一段話,用幾個句子陳述了這本著作中的許多要點。在這段話裏,他提到“強迫性重複”是在兒童的行為中和精神分析的治療中展現出來的一種現象;他認為,這種強迫性是從本能最內部的本性中派生出來的東西;同時宣稱,不考慮快樂原則就會有相當大的影響。但是,他卻沒有提到“死的本能”。他補充說,他已經完成了對這個主題所做的一個詳細的說明。他於1919年秋發表的《怪人》這篇論文就包含著這個總結。但是,弗洛伊德的《超越快樂原則》卻推遲到第二年才出版。在1920年初,他再次對此進行研究,並且第一次,在2月20日給艾丁根的一封信中提到了“死的本能”。在5月和6月,他仍在修訂這本書,到1920年7月中旬本書終告完成。9月9日,他在海牙的國際精神分析大會上發表講話,題目是:“對夢的理論的一個補充”,在這個講話中他宣布本書即將出版;而且此後不久便出版發行了。講話的一個“作者摘要”出現在《國際精神分析年鑒》1920年第6期,第397~398頁上。(這篇講話的一個譯本發表於《國際精神分析雜誌》第1期,第354頁。)雖然似乎還無法確定,本摘要就是弗洛伊德本人寫的,但是,把它在這裏(用一個新的譯本)重印出來,或許是很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