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文集(全十二冊)

抑製、症狀與焦慮005

字體:16+-

[237] 這個假設顯然隻是個矛盾現象,它隻是表現人的本性在好和壞兩個方麵都比它所想象的具有更大得多的能量,即比通過自我的有意識知覺所意識到的要大得多。

[238] [對這種觀點(連同某些其他參考資料)的全麵討論將在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性格類型》(1916b,標準版,第14卷,第332~333頁)這篇論文的第三部分發現。]

[239] [弗洛伊德在《從整體上對釋夢的補充說明》(1925i)中的第二節又討論了這一矛盾。亦見《受虐狂的節製問題》(1924c)和《文明及其缺憾》(1930a)第七章。]

[240] [參見《論潛意識》(1915e),標準版,第14卷,第188頁。]

[241] [參見《對心理活動的兩個原則的係統論述》(1911b),標準版,第12卷,第221頁。]

[242] [弗洛伊德在《超越快樂原則》(標準版,第18卷,第48頁)中討論了這些微生物。現在可以把它們描述為“原生動物門”(protozoa),而不是“單細胞生物”(protista)。]

[243] [在討論了焦慮這一主題之後,必須閱讀弗洛伊德在《抑製、症狀和焦慮》(1926d)中所說明的那種修正了的觀點,在這裏提出的大多數觀點在本書中都做了進一步討論。]

[244] [“被推翻的”(überw?ltigung)自我這個概念很早便在弗洛伊德的作品中出現了。例如,在《防禦性神經精神病》(1894a)的第一篇論文的第二部分中便提出過。但是,在他1896年1月1日與弗利斯的通信中討論第k草稿的神經症機製時,這個概念起著顯著的作用(弗洛伊德,1950a)。在這裏和《抑製、症狀與焦慮》(1926d)的“創傷性情境”有明顯的聯係。]

[245] [“良心”(Gewissensangst)。關於這個詞的用法,有一個編者注可在《抑製、症狀與焦慮》(標準版,第20卷,第128頁)的第七章中發現。]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