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風采 大家文章係列(全2冊)

為什麽不能用詩作報告

字體:16+-

報載某地開人民代表大會,所做的報告卻是一首五言順口溜長詩,凡六千字,一韻到底。這到底是工作創新還是褻瀆職守?媒體議論紛紛。深究其理,值得玩味。

我們先分析一下“形式”。形式與內容本是對立統一,合作共事的。但是人們常記住了“統一”,忘了“對立”。原來形式本身有獨立存在的價值,比如詩歌這個形式,就有句式、節奏、音韻的美,這是形式的資本,所以它總時時想逃離內容,鬧獨立。就像一個美女,不想與窮漢廝守,總想換一個有錢人過日子,她有這個本錢。這就是為什麽年年反形式主義,卻總是反不掉,就如年年掃黃,總是掃不盡,本性使然,規律所在。

形式愛表現,但它自己不能實現,必須借助於使用形式的人。天下的人可分兩類:一類是幹實事的,雖也會用到形式,但內容第一。如經商、從政、軍事等等。另一類是玩形式的,專門開發形式的審美價值,如音樂、美術、語言等藝術家,形式第一。人各有好,術有專攻,本無可厚非,最怕的是亂了陣營。你是要幹事還是要從藝,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比如,宋徽宗、李後主,本是當皇帝的,但坐在龍椅上不辦公,一個愛畫畫,一個愛寫詞,雖也出了名,但都成了亡國之君,當了俘虜。還有那個愛作曲、會編舞的唐明皇,也招來了天下大亂,自毀江山。我們有些幹部總是分不清自己的身份和責任,想要兩頭沾,既當有才的宋徽宗又當有為的唐太宗,既要政界的光環,又要藝人的光彩。無數事實證明,於公,這是亡國之象;於私,這是身敗之症。隻有放棄一頭,才能保住一頭。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中,有大才藝的人很多,但他們都知道孰輕孰重,毅然割愛才藝,獻身革命。陳毅參加革命前先參加了文學研究會,曾與徐誌摩論詩;張聞天是第一個發表長文把詩人歌德介紹到中國的人;周恩來的話劇才能更是盡人皆知。但他們都不敢“以才害政”,也從不借政壇炫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