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風采 大家文章係列(全2冊)

毛澤東文章中的修辭研究

字體:16+-

修辭是講話、寫文章時在語言這個層麵的技巧(不是立意、結構等宏觀層麵上),主要是為了更準確、形象、生動地表達思想,同時產生美感。它屬於語言的形式藝術的範疇,是一門專門的學問,已有不少專著。影響最大的是陳望道先生的《修辭學發凡》。而在生活中人們也總在不自覺地運用修辭手段,愈是民間的、基層的語言,修辭愈豐富。毛澤東是既多讀書又長期生活在群眾中的人,所以他的文章中修辭手法運用極多且很自然。常能出神入化,收意想不到之效。當文章內容本已經表達清楚,可以收筆之時,突然又躍上一個台階而開出藝術之花,有驚豔、奇絕之美。可知修辭這個東西本來就是專門錦上添花的。按說這不是對政治家、領袖的要求,我們也本不必以此來苛求於他們。但毛卻能通此道,這得力於他年輕時的苦讀多背,和後來留意向群眾學習語言。於是這又為他的文章多增加了一份魅力。

我們這裏並不作專門的修辭學研究,隻是借門入徑,來欣賞毛文。所以不必分得很細,也論不到所有的修辭。為了好記,大致可分為三個類型,一是句麵形式上的,即還是那些字、詞、句,但在形式上一經重新排列組合,即能產生新的美感,如排比、遞進、對仗、倒裝、頂真、疊字、回文等;二是材料上的,即在原句的基礎上借來新的材料,加強作者的表述,從而產生新的美感,如比喻、雙關、借代、仿擬、拈連等;三是意境上的,即主要目的是追求氣氛、趣味、效果的美感,類似戲劇裏的音響和繪畫裏的寫意效果,比如誇張、示現、呼告、擬人、比興等。這三個類型常常穿插互用,並不能截然分開。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語言、修辭也在發展,比如現在已經出現了專門的網絡語言和適應網絡、手機的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