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必讀經典(套裝全7冊)

《洗塵》自序

字體:16+-

先要感謝讀者對上一本書《覓渡》的喜歡,至今已連印了十三次。本書《洗塵》是《覓渡》的續集,所選文章也主要是《覓渡》之後的新作,時間跨度是2004年至2012年。原本就想叫《覓渡二集》,但後來一想,那樣豈不成了歐洲人給孩子起名字,本名後麵又綴個父名,未免囉唆,不合國人的習慣。但這兩本集子的承續關係,或者說血緣關係還是很明顯的。覓渡者,尋找渡口也。《覓渡》中的主打篇目是寫瞿秋白的那篇《覓渡,覓渡,渡何處?》。全書主要是表現一種求索精神,歌頌那些為民族解放、為藝術創造和為人格完善而上下求索的人們,也包括對美麗河山的審美追求。《洗塵》呈現給讀者的則主要是一種曆史的思考,主打篇目有《假如毛澤東去騎馬》《張聞天:一個塵封垢埋卻愈見光輝的靈魂》。隨著一些曆史檔案的解密和資料的公布,隨著社會實踐的推進,掩在史卷上的部分塵埃漸漸吹去。吹盡黃沙始見金,洗去塵垢見光明,曆史顯出了本來的麵目。今天重溫往事、故人,能更好地幫助我們了解社會發展的軌跡,亦有利於人性的完善。

從《覓渡》到《洗塵》,讀者和作者不覺已攜手走過了八年,其間人事更迭,物換星移。當年為《覓渡》作序的季羨林先生已經作古,《洗塵》也已無緣請他再序,而書中卻多了一篇紀念他的長文。曆史就是這樣無情地作著輪回。書稿臨付梓時加進的最後一篇文章是《一棵懷抱炸彈的老樟樹》,所述之事已過了八十年,而作者是上個月才剛剛發現,采寫成文。生活中還有多少東西等著我們去挖掘去體悟。撫卷追思,唯有努力。不知在《洗塵》之後《覓渡三集》又該何名。

勉為自序。

2012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