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必讀經典(套裝全7冊)

《梁衡散文中學生讀本》序

字體:16+-

我在上中學時讀著書裏的課文,想象著作者,總有一種神秘的感覺。沒有想到1982年我在《光明日報》發表的一篇文章《晉祠》,當年被選入中學課本。以後又有《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杆拍遍》《青山不老》等陸續入選中學、小學和師範課本。我想許多同學對我這個作者,大概也會感覺到有一點神秘。1984年我讀研究生時有一位同班同學,他的兒子正上中學,學我的《晉祠》,他就說:“這作者是我的同學。”那孩子仰頭看著父親,足有幾秒鍾,然後說:“這人早死了吧?"2008年“六一兒童節”,北京101中學舉辦師生與作家見麵會,校方問作協能不能找到我,好像我已經失蹤。我的活動領域基本都在新聞界、政界,從來沒有參加過中學的活動,我說這次一定參加。到現場一看,令我大為感動,同學們幾乎人手一冊我的散文集《覓渡》。當時我就感到實在對不起熱愛我的中學生讀者,決定要為他們編一本散文集,好讓那些可愛的同學知道他的這位大朋友還活著,還沒有失蹤,還在為他們寫作。

我的一些文章,同學們當然是在刊物上零星讀過的,書店裏也有其他選本,但這個本子是專門為配合教學而編的。為此我曾請教了幾位中學語文教師,定下現在的這個結構,即全書分為教材解讀、擴展閱讀、碑賦作品、教學研究四個單元。但總的來講是想回答兩個問題:怎樣做人和怎樣作文。當然這兩個大問題不是一本書就能講清的,但是中學階段所有的教育,特別是語言教育卻繞不開這個話題。本書中寫到十多位名人,他們都堪稱我們的人生楷模。相信隻要第一次閱讀,你就會把他們當作人生的坐標。同時,作者又盡量複盤當時的寫作過程,披露背景資料,解析寫作方法,目的是想告訴同學們文章是這樣寫成的。另外,除了人物散文,還解讀了其他文體的寫作。我認為一篇文章,不管是教師講,還是學生學,要從中得到三個東西,即思想內容、語言知識和美感。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在充滿**、汲取知識和享受美感的氛圍中度過。我中學時代的一些語文課就是這麽過來的,它讓我終生享用無窮。我希望這本書也能給同學們找到一點我昔日的那種美好的感覺。